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5.06.02
编号:16286
大师向青年的传授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2日 生命时报 2015.06.02
     大师向青年的传授

    付秀宏

    一位青年向一位大师请教成功之道,大师对青年说:“你要向这三类人学习:小偷、收废品的和乞丐。”青年不解,大师解释到:“这些行当虽然不光鲜,甚至为人所不齿,却是成功的基石。”

    抛却小偷的恶,当小偷必须具备下列的“才华”。贼眼锁定、严密考虑计划、寻找最好的下手时间,然后才是迅速实施。

    抛却废品的脏,经营一个废品站,要在第一时间把金属、纸张和塑料等等,积累起来分类装车,实行高效管理,最后才能换到钱。

    抛却乞丐的耻,当一个乞丐,必须会表演各种悲情故事,让很多人心生同情,才会得到有善心的施主慷慨解囊。

    在人生历程中,会“当小偷”,就是要善于发现机遇;而敢于“经营废品站”,就需要耐住寂寞,乐于归类管理,苦干加巧干;而“乞丐表演”呢,就是用人性化的营销策略,来打动无数的客户。发现机遇,是眼睛的学问。分门别类、天天去干,是手的学问。人性化的营销策略,是心的学问。从眼睛、手到心,这些学问练到精彩处,你就成为大师了。如果一个人仅有眼睛的学问,缺乏手的学问、心的学问;或有后两种学问,却少了眼睛的学问,是不能成为大师的。

    孔子是一代儒学大师。他善于演讲仁德,提升品格,在广招门徒中,他发现了一个“机遇”:教化、教育可使人的精神世界改变。于是,他把这个“机遇”推而广之,从芸芸众生做人到名士经商、皇权治国无不涉及。他一生耐得寂寞,亲自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手”不离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把行义和苟安严格区分,安贫乐道。在具体教学和治学方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于助人,待人宽厚,做足了“心”的学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都是孔子的名训。眼睛的学问、手的学问、心的学问,在孔子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

    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正规教育仅为小学,他的知识和智慧,却是用眼睛从家乡湖南凤凰的自然和人性这部大书中觅来的。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勤奋写作。后到上海,他发现“乡下人”和“城里人”必须“分类”,文学才会有蓬勃发展的土壤。沈从文敏锐地意识到,对于生活素材必须“苦干加巧干”,一定把流于表面化的都市生活小说放下,转而致力于湘西原始民风和朴素人性的描摹。于是,最隽永、最引人的《边城》、《长河》等力作出现,奠定了沈从文文学大师的地位。“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而又不悖于人性的风情,才是魅力无穷的。沈从文正是从文字的生趣表演开始,渐渐变成与读者心心相通的心灵共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