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1
编号:87942
百年前,北美开了家中医馆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1日 生命时报 2020.09.11
     位于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约翰迪市(John Day)的金华昌公司(Kam Wah Chung & Co.)是华人伍于念大夫和梁安先生共同创立的。1952年,伍于念大夫离世前,将金华昌捐给当地政府,后设为博物馆,供后人了解当年的历史。原址旁边的金华昌探索中心内,历史照片、实物以及录像生动客观地浓缩和再现了一百多年前的早期华人移民远渡重洋,在美国西北部的奋斗历程。其中珍贵的中医药资料对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170年前,美国兴起了一浪接一浪的淘金热,曾吸引大量华人跨洋来此开矿、修建铁路和公路、经商、行医为生。华人为这个移民国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文化的元素之一,可歌可泣。19世纪40年代,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是那时的热点。接着在1862年,美国俄勒冈州东部也发现了金矿,引来了大批华人劳工,10年内竟然淘出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黄金。

    华人最初聚集在俄勒冈州峡谷市。那时的华人不但生活条件艰苦,安全也没有保障,被欺辱的事件时有发生。后来,一场无名大火摧毁了当时的中国城,华人被迫迁居到了约翰迪附近,在约翰迪建立了新的华人聚居区。
, 百拇医药
    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中医药。在这支华人淘金队伍中,便有一位中医药人——伍于念先生。1880年,伍于念随父亲从广东来到美国,7年后只身前往约翰迪。当年他的居留许可证上的英文名字是Ing Hay,可能是根据广东台山地区的发音来拼写的,因此当地人称呼他为Hay大夫。

    伍大夫有个志同道合的搭档——华商梁光荣,人们习惯叫他梁安。二人是老乡,于1891年合伙创办了金华昌公司。伍大夫为人温和善良,医术精湛,不但在华人圈有很好的声誉,而且也为当地洋人服务,更有从百里之外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在金华昌探索中心保存的上世纪80年代的一段节目录像中,有位名叫劳拉的白人老奶奶回忆她童年时接受伍大夫治疗的经历。老人已离世,听她的侄女说,老人生前经常念起恩人伍大夫。

    伍大夫活了90岁,在那样艰苦动荡的年代是格外高寿了。若按现今的标准,伍大夫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有超过55年的行医经历,大概称得起“国医大师”了。淘金热浪潮过后,当地经济萧条,华裔居民纷纷搬离。伍大夫选择留下,继续为当地人服务。
, 百拇医药
    梁安先生是一位精明且富有开拓精神的商业奇才,1940年去世,享年78岁。老搭档离去,伍大夫宛如伯牙失去了子期般悲恸。此后伍大夫孤身一人继续经营,又支撑了金华昌公司多年。在出国前伍大夫就已经成家,背井离乡来美国后,与家人天各一方,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也并未再娶,更没能再次踏上大洋彼岸那魂牵梦绕的故乡。

    1948年,伍大夫不慎跌伤,从此不得不离开金华昌,住进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安老中心,金华昌的大门便落了锁。四年后,老人离世。他的遗嘱是把诊所在内的整栋金华昌公司建筑和物品捐给政府,并设为博物馆,但阴差阳错,这一托付竟没有得到落实。一晃十几年的光阴过去,直到1967年,当地政府在扩展公共设施时,才意外发现了这栋房产及内部不计其数的物品。尘封已久的金华昌终于在1980年正式以博物馆的身份对外开放,2005年,州政府还将其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并为金华昌州立文化遗址立牌。2017年,我们京港台美四地的中药学人一行探访了这座博物馆。

    在伍大夫的遗物中,有一叠没有兑换的支票,开具的年份大多是在1913~1930年。这些支票的面额总计有2.3万美元之多,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伍大夫为什么留下这些没有兑换的支票,成了一个谜。旁边的说明书写到:“也许伍大夫不信任银行,也许他有足够的钱……”对这些观点我们觉得不合逻辑,难以认同。
, 百拇医药
    我们看到几张支票的面额在6~8美元,这大概是当时一般医疗费用的开支。我们猜测伍大夫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打算收患者的钱,所以没有兑换支票,因此他行医的很大一部分就成了施医赠药的义诊。据当地人回忆,伍大夫生前经常免费给社区里的居民看病。这一史实也佐证了我们的观点。我们把这一观点告诉了博物馆的一位管理人员,他说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并对中国自古就有医者仁心、乐善好施的传统感到钦佩。伍大夫的起居之处也是非常简朴,与中医药人崇尚的杏林精神相通。

    一百多年前,中医药在美国还鲜为人知,现在中医药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在波特兰市,就有一所中医学院,已有30年历史,每年招收70名学生,白人是主要生源。

    伍大夫和梁先生在中医药方面的贡献没有被岁月尘埃所淹没。我们不但感受到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保护他们几乎看不懂的异国文物文化的热情,而且从馆长处得知,几乎每天都有数十名参观者前来参观。告别金华昌公司博物馆时,我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两句话:“海外华人创业之先驱,北美杏林拓展之楷模。”▲, 百拇医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赵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