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552
过度节俭,影响孩子眼界
http://www.100md.com 2021年7月27日 生命时报 2021.07.27
     “节俭是美德,惟需与宽厚结合”

    过度节俭,影响孩子眼界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杨 健

    本报记者 张 健

    现代家庭,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大多交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但隔代教养下却衍生了一个不良情况——过度节俭。很多老人的生活方式是能省就省,陈旧物品舍不得扔,剩饭剩菜舍不得倒。子女提醒两句,还被训斥“不懂节约”。在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教授看来,老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无形中会影响到孩子。

    不少人疑惑,节俭是美德,怎么会有教育问题?杨健表示,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大力提倡。但过度节俭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比如,明明有经济条件,却什么都舍不得买,衣服鞋子捡别人剩下的,饭菜也是将就着吃。长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会给孩子造成以下影响。

    爱占小便宜。老人过度节俭的一些表现,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家里穷,甚至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

    生活幸福感低。一些在过度节俭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常常为钱斤斤计较,为省钱不去社交、旅行,不懂得取悦自己,生活幸福感低。

    容易自卑。过度节俭家庭的孩子,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会导致孩子没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杨健表示,孩子长期在同学、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他的眼界、格局也会受到影响。

    产生埋怨心理。等孩子稍微接触社会后,会觉得家庭拖累了他,进而对今后的前途和发展沮丧。

    做事不果断。过度节俭家庭长大的孩子不够大气,做事容易瞻前顾后。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隔代教养的家庭中,过度节俭的情况很普遍。”杨健表示,过度节俭引发的问题可能比过度消费更严重,需引起重视。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节俭是美德,惟需与宽厚结合。”意思是说,节俭的同时,人还需要高尚、大气。杨健给出以下建议。

    树立正确节约观。让孩子知道,节俭是美德,教育孩子不该浪费的东西一定不能浪费。但一些陈旧或没用的物品该扔就得扔,生活有时需要“断舍离”。这个过程,不仅能改善家庭物质和精神生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带来的愉悦感。

    适度满足孩子。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如果孩子渴望得到某样东西,属于正常的要求,家长应适当满足,不能让孩子觉得事事不如他人。

    别把“抱怨”挂嘴边。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深远影响,如果家里人经常抱怨“穷”,会给孩子带来不自信等消极情绪。如实告知孩子家庭情况,确实有困难,言语上可积极引导孩子,如“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