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将首次开设《血栓与出血:基础与临床》课程
近日,记者从北京协和医学院了解到,该院将开设一门面向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以及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新课程——《血栓与出血:基础与临床》。该门课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中心荆志成教授牵头组织,并联合协和医院、血研所、基础所、输血所等单位专家。
血栓与出血性疾病是医学领域各专业共同的永恒难题,涉及范围甚广,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栓塞等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也包括脑出血、血友病等令人谈虎色变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作为传统医学教育当中较为艰深的部分,血栓与出血性疾病在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血液、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等学科中均有涉及,但并不系统。“凝血瀑布”关于该病的阐述也晦涩难懂。
特别在医学各专科正日益细化的背景下,公共知识平台体系的教育也愈发重要,比如,各专科都会遇到肿瘤患者,因此肿瘤学就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二级学科而与内科学并列。任何专科医师都可能会遇到静脉血栓栓塞或者出血,但病因或者诱导因素可能不同,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提高临床诊断意识的前提下,开设此门课程,对一学生进行系统的医学体系教育,使其今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也可以有能力做出精确地诊断,避免许多临床事件的发生。
而现实中,传统医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几乎没有血栓与出血专科教程,该学科内容散布在各学科中,比如心肌梗死是作为心内科经典教学内容,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经典教学内容,肺栓塞往往列为心内科和呼吸内科常见教学内容,而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却是血液学经典内容。
即便是国外传统医学教育,也未能系统阐述血栓与出血这一系统医学公共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北京协和医学院特开设此课程,其目的是希望阜外医院血栓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很多单位,包括协和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药物所、输血所、肿瘤医院等优势临床和研究平台,系统阐述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基础机制和临床诊治,包括实验室和影像诊断,不断的改进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逐渐在传统医学教学中摸索出新型医学教学的道路,为其他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据了解,该课程主要内容将涵盖血小板与抗血小板药物,凝血因子与出凝血,输血,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基本解剖、生理学、分类、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本概念,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房颤相关卒中,抗凝药物,包括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内科、介入以及外科治疗原理和进展、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等。
作为课程的创建与主讲人,荆志成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荣获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他和他的团队对血栓和出血性疾病有丰富临床和研究基础。
本报将以连载的形式将该门课程的内容展现给广大读者,敬请期待。 (严欣欣、连天宇)
《医学科学报》 (第29期 第8版 循环), http://www.100md.com
血栓与出血性疾病是医学领域各专业共同的永恒难题,涉及范围甚广,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栓塞等致死性血栓性疾病,也包括脑出血、血友病等令人谈虎色变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作为传统医学教育当中较为艰深的部分,血栓与出血性疾病在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学、血液、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等学科中均有涉及,但并不系统。“凝血瀑布”关于该病的阐述也晦涩难懂。
特别在医学各专科正日益细化的背景下,公共知识平台体系的教育也愈发重要,比如,各专科都会遇到肿瘤患者,因此肿瘤学就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二级学科而与内科学并列。任何专科医师都可能会遇到静脉血栓栓塞或者出血,但病因或者诱导因素可能不同,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提高临床诊断意识的前提下,开设此门课程,对一学生进行系统的医学体系教育,使其今后遇到类似问题能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也可以有能力做出精确地诊断,避免许多临床事件的发生。
而现实中,传统医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几乎没有血栓与出血专科教程,该学科内容散布在各学科中,比如心肌梗死是作为心内科经典教学内容,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经典教学内容,肺栓塞往往列为心内科和呼吸内科常见教学内容,而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却是血液学经典内容。
即便是国外传统医学教育,也未能系统阐述血栓与出血这一系统医学公共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北京协和医学院特开设此课程,其目的是希望阜外医院血栓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很多单位,包括协和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药物所、输血所、肿瘤医院等优势临床和研究平台,系统阐述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基础机制和临床诊治,包括实验室和影像诊断,不断的改进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逐渐在传统医学教学中摸索出新型医学教学的道路,为其他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据了解,该课程主要内容将涵盖血小板与抗血小板药物,凝血因子与出凝血,输血,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基本解剖、生理学、分类、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本概念,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房颤相关卒中,抗凝药物,包括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血栓和出血性疾病的内科、介入以及外科治疗原理和进展、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技术等。
作为课程的创建与主讲人,荆志成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荣获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他和他的团队对血栓和出血性疾病有丰富临床和研究基础。
本报将以连载的形式将该门课程的内容展现给广大读者,敬请期待。 (严欣欣、连天宇)
《医学科学报》 (第29期 第8版 循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