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泌尿外科 > 肾脏 > 肾癌
编号:137201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刘江:我国首次自主研发确定肾癌药物靶标 指出肾癌治疗新方向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6日 医学科学报 2017.01.16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上升幅度在恶性肿瘤中排名首位。但临床治疗表明,肾癌对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均不敏感。目前肾癌患者主要靠以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及其周围血管的生成。不过,这类药物对发生了转移的肾癌的疗效十分有限,且容易产生耐药现象。

    科学家们致力于寻找肾癌治疗的新靶标。我们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课题组合作,围绕肾癌发病机理展开系列研究。经过近十年攻关,他们证明 SPOP 是治疗肾癌的新的药物靶标。

    通俗来说,SPOP 是一种能够识别特定蛋白并导致其降解的蛋白质。2009 年,他们发现 SPOP 是区分透明细胞肾癌与正常肾脏组织的一个分子标记物。

    我们进一步发现,本应在细胞核中表达的 SPOP 在透明细胞肾癌组织中错误定位在细胞质中,且与肾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以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由 于 SPOP 降 解 的 是 DUSP7、PTEN 等“明星级”抑癌蛋白,他们想出一招“狸猫换太子”:通过技术手段,先获得能与 SPOP 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让其替代抑癌蛋白。如此一来,抑癌蛋白逃出 SPOP 的“魔掌”,继续去抑制肾癌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

    这项研 究为 SPOP 能 否作为透明细胞肾癌药物靶标进行了药理功能确证,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科学期刊 《癌症细胞》。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医学科学报》 (第99期 第8版 观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