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158818
生命本多姿 武术葆青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8月1日 《科学养生》 2006年第8期
    苏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名家,生于1920年12月27日,1989年退休,今年虚龄87岁。满口牙齿尽管有点不整齐,但都是自己的本牙,一颗都没有掉。他声若洪钟,中气充足;他身材匀称,行动轻健,外表精神,神情怡然。唯一象征他进入老年的标志是脸上有较多较大的寿斑。

    当笔者开门见山地请教他养生经验的时候,他思路敏捷地应答:“什么叫养生?养生就是如何使自己寿命活得长一点,平时使自己保持健康而不生病。我的养生经验是练武术,从9岁开始到现在,我的武术锻炼从不间断……”

    父子两代,各有师承

    苏华教授是上海本地人,祖上世居“兆丰花园”(解放后改名为“中山公园”)一带,是“苏家角”世代务农的最早居民之一。

    父亲苏小岩刚到40岁上便因伤寒病而一病不起,当时苏华7岁,他还有两个妹妹和1个弟弟。
, http://www.100md.com
    孔石心站长,侠骨柔肠,他出于对孤儿寡母的同情,对聪明伶俐的少年苏华的怜爱,就收下苏华跟自己习武。苏华聪慧,从9岁开始师从孔石心,他一边读小学,一边和孔站长习武。孔站长将华拳、查拳、少林武功,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都倾心传授。苏华11岁时,孔站长去世,从此苏华开始自修武功,如今,苏华已有近80年的习武历史。

    苏华18岁时从圣约翰大学肄业后,他以苏砚华为名于1937年9月插班于新中国医学院。他自豪地说:过去留学生寻求深造都是先找到北京中医学院的,但因为北京方面外语师资不足,又把留学生转让给上海中医学院,于是他当上了日本、新加坡等国留学生的临床指导老师。

    习武多年,因时因地制宜

    苏华年轻时习武,崇尚孔武刚劲的少林武功。他随着年龄增长,80岁以后,因时制宜地选择了适合老年人的阴柔绵长的太极拳,一直以来他坚持锻炼,从不懈怠。太极拳是一种蕴涵着哲理、必须持之以恒的拳术,既不可一曝十寒,也不可急于求成;既要虚实分明,又要绵绵不断;还要以理论指导实践。即所谓气沉丹田,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其根在脚,而行于腿,主宰于腰,而发于指。若能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则一套太极拳练下来,其身心的愉悦和气血的畅达真是妙不可言。
, http://www.100md.com
    后来他的家又由中山公园搬到曾经是他舅家祖居的宋家滩地区,这里的6层楼公房与长风公园相毗邻。这又使他返璞归真,回归到大自然里来了。这里为他的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非下雨,不适于户外活动,平时他每天6点钟起床,梳洗以后便步行到长风公园,免费入园,在满目葱茏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生活起居,习惯爱好

    居住环境与养生有密切关系,环境好有利于养生和长寿。同时,主观的调节和适应可以弥补客观物质条件的不足和缺憾,可以变次为好,易劣为优。他的家住在多层结构的6楼,朝南,房间里采光好,从早上日出到太阳下山,他的家里总是阳光普照。他说,住在最高层没遮没拦可以极目远眺,好天气更能带给他一天的好心情。这当然是好的方面。他的家装饰简朴,家具是用了多年的旧家具,他知足常乐。居住六楼,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偏高一点,但他把上下楼梯作为体育锻炼,他从买早点到下楼取报纸每天至少要上下楼梯四五次。这给他带来了健康,行动便捷,在这种心态之下,居住条件的缺撼反而变成了优点。
, http://www.100md.com
    他有多方面的业余爱好,使某些生活的不足和缺憾因心理调节而得到弥补。他有圣约翰读书的阅历,英文功底比中文功底还要好,退休后,他平时喜欢看一些外文的书刊,还保持喜欢阅读古文的习惯,如《四书》《五经》和《易经》,尤其是《易经》,蕴涵着丰富的中国古典哲理,许多人不愿看,就是看也看不懂,但他看得津津有味,感悟良多。平时一段时间里他还练书法和绘画,达到了自娱和养生的目的。他的爱好是丰富多样的。他喜欢摄影,又爱好旅游,他的足迹曾经到过北京、四川、贵州、浙江等许多地方。

    他在生活起居饮食方面都没有特殊爱好,他冬令不进补。他的特点是三餐调匀。他非常赞同《内经》的中医理论:“膏粱厚味足生大丁”,认为饮食太过于高精尖(高脂肪、高糖分,太过肥甘),容易诱发“三高一低”的疾病。他认为,平时饮食应该清心寡欲,清淡些,吃七八分饱。他并不认为肥甘性高精尖的品种是补品,而认为粗粮和杂粮才是滋补的佳品。他的饮食习惯是,早上吃牛奶、鸡蛋、粥或泡饭,他也喜欢吃面条,用青菜下面条。

    医乃仁术,急病人所急
, http://www.100md.com
    思想境界与养生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医为仁术,仁者爱人,仁者寿。思想境界的提升,能够为养生和长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长期以来,苏华一直为营造有利于健康和长寿的心理环境而努力。苏教授一生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将为病人解除病痛视为一生最大的幸福和欢乐。

    苏华教授从新中国医学院完成学业后,走上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在沪西中山公园附近的药店挂牌坐堂。名曰中医,其实他的中西医两套兼备,不是固定一种模式,而是取长补短,不为世俗所囿。当时小儿病大多起病紧急,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很快,其实对于小儿病,苏华胸有成竹。他认为处理小儿病最能讨巧,只要识症准确,处理得当,可收转危为安、立竿见影之效,且不会像内科病那样容易横生枝节,病情缠绵反复。中西医两套兼备,能够提高识病的准确率,有利于早识病早治疗,从而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临床思路比常规更能左右逢源,治疗手段也可以在常法之外更多灵活变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紧急的病情挽救过来,就非此不可,才能把常规的医疗水平发挥到极致。在细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急性肺炎、麻疹等流行期间,在苏华的门诊时间里,每天病人很多,从早忙到晚上,中间很少有间隙和休息的时间。有时病人半夜紧急敲门,他也顾不上一天的劳乏立刻应诊。那时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刚刚引进,苏华最早就应用于临床,他总是亲自注射,由于他中西医兼施,效果好,拯救了无数幼小的生命。他后半生打算是,与夫人一起,仅靠着菲薄的退休金节俭度日。只要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他感受到了脱却牢笼去、重返自然仰承天命的自由,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心理满足,他们将欣欣然过着悠哉优哉的幸福生活。

    编辑/张玉春

    , 百拇医药(楼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