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42183
夏来重调养因时因人异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科学养生》 2012年第6期
     传统医学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按照中国的习惯,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5月5日前后。入夏后,气候炎热,人们食欲减退,摄入营养相对减少,而且白天时间较长,夜晚时间较短,睡眠往往不足,这些都会引起正气虚衰,容易造成人体虚弱。正当人们渴求保健知识的时候,有不少打着中医旗号的所谓养生专家,常以惊人之语标新立异,导致人们陷入误区,亟待正本清源。

    暑必伤气、暑必挟湿:中医认为,暑为阳邪,高亢张扬,容易耗伤正气,且由于炎热逼蒸,腠理开泄则汗出涔涔,津液耗伤,气随津泄可致气虚。所以天热容易使人倦怠乏力、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稍动则汗如雨下,中医称之为“暑必伤气,生化失司”。因此,宜采用一些具有清暑益气功效的食疗或进行“清补”,有助于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盛夏治疗老年人感冒,切忌汗之太过,要注意“扶正祛邪”的原则,不要随便购服市场上的一般感冒药物,以免发散多汗,消耗正气。暑必挟湿,湿为重浊之邪,暑为熏蒸之气。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特别在梅雨时期,气温越高,空气中水蒸气越多,故暑热越重。暑湿内袭人体,可使脾胃运化受制,加之暑湿直接耗伤正气,困阻清阳气机,常见倦怠乏力,食欲减少,气短心悸,肢困头重,大便溏薄,低热绵绵,舌苔腻,民间称之为“疰夏”,易发于老弱或气阴不足,脾胃虚弱者。对于久病体质虚实夹杂者,夏季来临不要恣啖寒凉,以免致病势缠绵。

    因时制宜、益气祛湿:中医调治讲究“因时制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