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 眩晕(头晕)
编号:66942
“调督针法”治颈性眩晕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8日 大众卫生报 2017.11.28
     刘阿姨退休后一直过着跳跳广场舞、四处旅游的快活日子,近日却因为突发眩晕哪也去不了了,还会时常觉得恶心,颈部及肩部也活动不开,只好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刘阿姨被确诊为颈源性眩晕,在医生的建议下,刘阿姨在针灸推拿康复科进行了1个疗程的“调督针法”,不适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刘阿姨因长期低头,颈椎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造成椎动脉的扭曲和牵拉,导致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引起眩晕症状。而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若督脉经络气血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易出现眩晕,因此,选取督脉腧穴疏通其经络气血,对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治疗可选取督脉之百会、大椎、陶道、身柱、夹脊穴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调督针法”选穴考究,百会穴位处巅顶,善治头部疾病,可振奋阳气、升举清阳、安神止眩;大椎穴为阳脉所聚,促使经气运行,气血通畅,脑窍得以滋养,眩晕可愈;陶道、身柱诸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通于脑髓,可以调理气机、通督止眩。

    “调督针法”不仅重视颈项部腧穴,还创造性地引入胸椎及胸椎小关节处腧穴。脊髓的第1-3胸椎节段的侧角为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椎动脉接受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纤维支配。所以,当胸椎及胸椎小关节发生紊乱时,刺激了相应神经根中的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地使椎动脉收缩变窄或持续痉挛,减少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而引发眩晕症状。“调督针法”能有效治疗颈源性眩晕,正是基于该病的这一发病机制及解剖结构,引入了胸1-胸3的夹脊穴,才使得临床疗效甚佳。

    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石文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