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20.03.19
编号:79910
别让负性思维“杀死”自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9日 大众卫生报 2020.03.19
     最近频繁接触到一些案例,发现有一种思维规律,很多人都在重复,它直接导致绝望,姑且称之为“自杀式思维”。

    什么样的思维是“自杀式思维”呢?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辍学后又想参加高考,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她会想,我的时间不多了,没有别人在学校的条件,肯定考不上,用这个时间来干别的,甚至玩,还是不学了吧。可是,她心里其实特别想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她的思维在朝着与她的目标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自杀式思维”有三个特点,一是负面的,朝糟糕的方向思考;二是绝对的,总把一些可能出现的事情当成必定的、不可改变的;三是指向分离的、破坏的,比如婚姻的解体、放弃重要的机会。

    虽然这种思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避免真正遇到糟糕结果发生时的痛苦和时间成本的浪费。可问题在于,当把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不好的事情,变成了必定会发生的,就会把注意力都放在不可能上,使得自己消耗过多的能量。有的人把这种想象当成真的,一再求证它,就真的验证了,比如那个要高考的女孩,纠结既然考不上,还要不要学习,那就不会认真去学习,自然就考不出好成绩,甚至不会去参加高考。如果这种思维一直继续下去,就会造成她错失更多的机会。

    所以,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杀,扼杀了自己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如果发现自己思维的方向朝一个全盘否定、毫无希望、绝对糟糕的方向发展时,就要提防“自杀式思维”,可以适时请心理专业人士拉一把,强制性转个方向。

    心理咨询师 舒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