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139期
编号:124719
村医“他大哥”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39期
     上世纪70年代,老家村卫生所里有一位姓陈的医生,大家都以“他大哥”来称呼他。这里的“他”指代的是说话人的儿子辈,老人这样称呼对方显得尊重和亲切。但与他平辈或晚辈的人这样称呼就有些占便宜的意思,但时间久了他也在无奈中默认了。

    我与“他大哥”交往并不多,但他却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大约三四岁那年,我得了一场病,找“他大哥”打针的时候,不知是因为他技术不精还是别的原因,针头竟断在我屁股里了。当时采用的取出办法是将缝衣针用开水消毒后,将皮肉拨开用镊子将碎屑一点点夹出,抹了些紫药水就完事了,留下了一个如黄豆般大小的伤疤。40多年过去了,这个伤疤一直伴随着我。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在一个夏天夜里忽发高烧,烧得都有些糊涂了,家人摸黑去邻村叫他。他看了以后说很严重,只能先降温,待天亮再送公社医院,然后问我们家里是否有白酒。父亲说:“不过年不过节的,哪里有酒。”大姐听了以后生气地说:“咋这个时候还想着喝酒?”“他大哥”连忙解释:“是需要白酒给你兄弟降温,你快去代销点买一瓶来。”大姐出门的时候又被他叫住了,塞给她一块钱说“快去快回”。白酒买回来后,“他大哥”一边用白酒为我擦身一边按摩,待天亮时我的体温已接近正常。为保险起见,“他大哥”建议将我送到公社医院进一步确诊,说可以跟他去家里推自行车。

    长大以后我对“他大哥”的了解断断续续地多了一些。“他大哥”不是科班出身,是跟族里的一位老中医学的。因为他不认字,老中医就从教他认字、识草开始,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药材大都是在田间地头自采。村里当时没有卫生员,就将他请了过来,两个村村民生了病他随叫随到,条件是我们村按天给他记工分,他自己村里每天给记半个工的工分,此举属于“三方多赢”。事实上,周围邻近村的村民也时常有人请他治病。

    刚开始的时候他学的是中医,后来经县卫生局统一安排到县医院进修了半年,掌握了西医最基本的一些技术,包括消毒、肌肉注射、配药等。老人们说,“他大哥”是个好人,风里来雨里去为人民服务。“他大哥”有一颗助人的善心,加上村民善意的理解,所谓的医疗纠纷便不了了之。

    如今“他大哥”已去世多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意向老家的老人打听到了他的真名——陈广怀,一个心怀他人疾苦的好名字。(山东 韦钦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