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编号:92285
抓紧驯服糖尿病的“缰绳”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05期
     ——记普外科教授、糖尿病自我保健专家、病友的“大哥”孙甲东

    史凤芝

    在从医50年的人生舞台上,曾出色伴演过“好人、好教师、好医生”角色的黑龙江省著名普外科专家孙甲东教授,古稀之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他用32年心血塑造的另一个鲜为人知、但同样成功的角色——好病人。

    初次接触这位75岁的老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切、安祥”。从他那慈祥的笑容、斯文的谈吐、儒雅的举止以及整洁的仪表中,看不出一丝瀛弱与病态,处处都浸溢着中国学者独具的儒家风范。

     学生、医生、病人 儿时曾梦想当医生的孙甲东,于1950年在三朝更叠的动荡中完成了6年的大学生活。在以后的50年从医生涯中,他曾以认真、细腻、亲近的医者风度,赢得了无数病人的信赖。可也正是这认真的性格,让他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并落下了终生病患。
, 百拇医药
    1968年刚刚42岁便两进“牛棚”蹲了近两年的孙甲东,突然发现自己口渴并且尿多。开始他以为是打扫卫生累的,后来在老伴的一再提醒下做了检查,方知是患了Ⅰ型糖尿病并已发展到了重症程度。

    那时胰岛素在国内尚属于珍贵药品。医院里没药,只能靠控制饮食来降血糖。整整三个星期,孙甲东粒米未进,只靠吃豆制品和蔬菜度命。最终血糖虽降下来了,但胰岛素功能却已丧失殆尽。从此,孙甲东便开始了与胰岛素相伴的生活。

     打“持久战”与病魔抗争

    孙甲东患病初期还没有血糖仪,他每天要测3次尿糖,打3针胰岛素。后来有了血糖仪,他每天又加测2次血糖,打4针胰岛素。整整32年,孙甲东年年、月月、天天如此,一丝不苟。这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坚强的毅力,更何况这32年又正是他向事业项峰攀登的黄金时光。

    在这32年里,做为医生他要抢救病人、要做手术。他曾在一个夜班里,连续6个小时手术救治了5位急重症病人。事后,这些被他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病人,只知道这位救命恩人是位医术高超、深受病人爱戴的好医生。却没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靠一针针胰岛素支撑的病人。
, 百拇医药
    在这32年里,做为教师他曾以渊博的学识,言传身教地带出了一批批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多次荣获过院、校、省优秀教师称号,其科研成果也多次获奖并著书立说。但很少有学生知道,为了能以充沛的精力讲好每一堂课,孙老师每次课前都要监测血糖并适当加餐,以防发生低血糖影响讲课效果。

    在这32年里,许多和孙甲东教授前后脚儿患糖尿病的同事和病友中,有人并发了视网膜病已失明多年,有人因肢端坏死已烂掉了脚指头,还有人因合并了冠心病、脑梗塞、尿毒症或病魔缠身或一命归西。唯有每天都牢牢地紧握驯服糖尿病“缰绳”的孙甲东教授,已安康地度过了他75岁的辉煌人生。

     32年降魔大揭秘

    孙甲东教授降服病魔的奥秘何在?“糖尿病人必须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成为糖尿病自我保健的行家!”这就是孙甲东教授最诚恳的忠告。

    一个人如果患了Ⅰ型糖尿病,就等于机体的血糖自动调控系统已经“失灵”,唯一办法是靠人工监测血糖,并据此调控饮食与药物的用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医生除定期为你检查有无并发症发生外,不可能天天跟着你监测,顿顿指导你吃饭、用药。因此糖尿病人若想像正常人一样高质量生存,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的各种知识,学会自己做“驯服”糖尿病的主人。
, http://www.100md.com
    看透一本书

    孙甲东教授虽然是医生,但外科与内科疾病无论是病种还是治疗方法都相差甚远。患病初期,孙甲东首先便找来一本有关糖尿病的专业书籍潜心研读。通过学习让自己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并发症及愈后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当好血糖的“侦察兵”

    通过学习,孙甲东从理论上弄清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学会了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方法,每天坚持测血糖、尿糖,并结合饭后工作量的大小,适当调整饭前的胰岛素注射用量或进餐的品种及份额。

    孙教授强调,能否持之以恒地当好血糖的“侦察兵”,是防止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关健。

    孙教授为许多病人嫌每天监测血、尿糖太麻烦,只盲目地按医生建议的常规量注射胰岛素的做法而担优。他解释说,人一日三餐食谱不同,每餐吃的量也不同,情绪波动与劳累程度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的剧烈变化,如不通过“侦察”及时发现其变化并及时用药将血糖调整到理想水平,合并症便会随时“光临”。
, http://www.100md.com
    控制血糖的决窍——食、药“微调”

    身兼医生、教师、科主任、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孙甲东教授,每天都要在查房、手术、授课及各种会议活动之间不停地转换“角色”,在不能规律地饮食与休息的情况下,他便会在药量与饭量之间随时进行“微调”,以求在既不影响工作也不损害健康的情况下,保持体内血糖的平衡。

    例如,如果午餐前血糖监测结果偏高,而下午工作量正常,他可有两种选择,或加注2~3个单位的胰岛素,或减少午餐量,将血糖调至正常。如果下午有大型活动,他便仍按常规给药、进餐,确保活动时体内血糖的充足供应。

    如果临时有手术,估计不能正点下台吃饭,为防止术中出现低血糖,他会在上台前多吃点东西或少用几个单位的胰岛素。

    现今,离开手术台已3年的孙教授,虽然工作与生活基本规律了,但每次出特诊时,他的办公桌上都会摆上一盒牛奶和沙糖。到10时左右,他便会加餐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糖供应。如果病人太多忙忘了。他便会听到护士小姐的轻声提醒“孙老师,该加餐了”!
, http://www.100md.com
    亲人——糖尿病人的“卫士”

    在哈医大一院,提起夫唱妇随的孙甲东教授和老伴郭阳老师,没有一个人不钦佩不羡慕。人们都说孙教授今天的健康里有他老伴一半的功劳。用无微不至来形容老伴对孙教授的照顾一点儿也不为过。

    32年来,每天晚上孙教授测完血糖、尿糖,老俩口都要共同商量决定当晚胰岛素的注射用量。

    平时孙教授出现轻度低血糖症状时该喝多少克糖水;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时该喝多少克糖水,老伴儿都掌握的分毫不差。

    孙教授每次外出或出诊时,老伴都会一一备好注射器、胰岛素、测试纸以及牛奶、饼干、沙糖等,并经常通过电话提醒孙教授及时用药、加餐。

    有一年,孙教授因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术后血糖升到了250毫克。此时的医生最怕因高血糖导致伤口不愈合或感染难以控制。为及时控制血糖,孙教授每排一次尿,老伴就测一次尿糖,并根据尿糖的变化,即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老伴的精心护理下,孙教授术后刀口一期愈合,7天准时拆线,令许多医护人员惊叹不已。
, 百拇医药
    普外科教授、糖尿病自我保健专家、病友的“大哥”

    每周二上午,如果你在哈医大一院外科特诊室里,看到有病人请孙教授看糖尿病时,你可别奇怪。因为在孙教授身边早已聚集起了一批视他为“大哥”的糖尿病病友。许多人已按他指点的养生之道走出了糖尿病治疗的误区,并学会了为自己当“医生”的本领。而更多知情的糖尿病新病人,都把能得到孙教授的“亲传”,做为今后自己战胜病魔的“真经”。

    早已成为糖尿病自我保健专家的孙甲东教授,即使在古稀之年也从未停步,仍在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了解有关糖尿病的新知识、新发展,继续把自己当做糖尿病的研究“标本”,力争从30多年的治疗实践中摸索出规律,总结出经验,以指导自己和更多的糖尿病人做好自我保健。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不是因为老了才停止表演,而是因为停止表演才变老了。”古稀之年的孙甲东教授正以一颗不老之心,顽强地继续着自己的探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