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J > 脚气
编号:93490
炎炎夏日防“脚气”
http://www.100md.com 北京青年报
     在炎炎夏日,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脚气”病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脚气”在医学上称为“足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皮肤感染,表现为趾间或足底皮瘙痒、红斑、丘疹、脱屑,或有水疱,严重者可以糜烂渗出,或继发足部皮肤的“丹毒”。在中国南方地区,足癣的发病约占人口的30%-50%,所以又称为“香港脚”。在运动员、矿工等平时穿着不透气鞋袜的人群中,足癣的发病率可高达80%-100%,又有人称为“运动员脚”。还有三分之一的“足癣”患者,皮肤癣菌可传播到周围的皮肤和指甲,引起体癣、股癣或“灰指甲”。夏季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中赤足行走容易引起皮肤癣菌在人群中的传播。

    民间有种说法“脚气不能治,治好要生大病”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引起足癣的皮肤癣菌是一类浅部真菌,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28℃。在南方的夏季,特别是梅雨季节,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大等因素,使皮肤癣菌得以迅速生长蔓延,引起皮肤癣病的发作或加剧。当人们生病发热卧床休息时,由于体温的过高抑制了皮肤癣菌的生长,同时卧床休息不穿鞋袜减低了足部的湿度,使皮肤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足癣得以暂时好转;大病过后,体温下降,穿着不透气的鞋袜活动后,足癣又复发或加剧。其实是“大病”引起足癣暂时好转,并非足癣治好后引起大病。民间的这种说法是因果关系的一种混淆。

    一旦发现患有“脚气”,应该在早期予以积极治疗。可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或搽剂,要连续外用4-8周,即在足癣临床治愈后还要坚持外用2周以“斩草除根”。对一些顽固难治的足癣,或合并“灰指甲”的患者,建议口服抗真菌药物。

    文/杭州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许爱娥教授宋为民教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