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94032
六六六、六零六及其他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1日 科学时报
     2001年8月13日

    《北京日报》发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周桂钿教授的文章,《重评“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该文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符

    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文中在阐述中有如下表述:“过去说“666”农药是经过666次才试验成功的,前面665次试验都是失败的。也就是说,这项试验有过665次错误的假设,第666次的假设才得到试验的证明,成功了。事实上,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要假设。只要科学在发展,只要科学还需要发展,总是以假设的形式展开的。”

    文章发表后,一些学者认为该文的观点,并不新颖,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也是值得商榷的,且在论证中存在着种种“硬伤”和“软伤”。郭正谊为本报撰写《六六六、六零六及其他》对该文进行了探讨。同时方舟子在新语(www.xys.org)(www.xys2.org)网站发表《也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周文进行了批驳。
, http://www.100md.com
    六六六是人人尽知的化学杀虫剂,但因余毒难除已被世界禁用。但近些年来六六六似乎又有了新的价值,并不断出现在某些学术文章中。那就是为了一种论据——六六六是经过665次失败的试验(或假设),到了第666次才取得成功。从而论证了“特异功能”的测试即使一千次失败(被揭穿),那还应该进行第一千零一次、一千零二次……,说不准就成功了!最近又有文章用六六六的发现为例,来重评胡适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求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的结合。

    这里先不对立论的内容进行评论,而是要对立论的根据来“小心的求证”一番。只要初具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六六六是一种化学药物的商品名称,因为它的分子中有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氯原子,所以简称“六六六”,它仅仅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将氯气通到苯中即可生成,与“665次失败的试验,到了第666次才取得成功”毫不相干。

    其所以发生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恐怕是把六六六与六零六混为一谈了。六零六是20世纪初伟大的科学成就,它的发明人德国的欧立希因而获得1908年生理学及医学诺贝尔奖。因为他找到了医治梅毒的特效药。欧立希首先发现一些苯基化合物可以使细菌染色,也就是说可以侵入细菌体内,如果这些染色化合物有毒,那就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当时欧洲梅毒流行,所以欧立希就想寻找能进入梅毒螺旋体的有毒化合物,他选中了苯基胂化物(一类砷的有机化合物),他合成了数以千计的结构不同的苯基胂化物,并依次编了号,挨个地用来给染了梅毒的白鼠试验,这是一种“排除法”的科学实验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是:5号、594号、606号、914号和1206号都具有治疗梅毒(不伤害主体)的作用,其中606号(二氨基二氧偶胂苯)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从而得到了六零六的商品名称。
, 百拇医药
    后人谈到欧立希发明六零六的执著精神和艰苦历程,总是通俗地说他是经历了605次失败才得到第606次的成功,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实事求是,因为第5号已经收效了,欧立希如果是浅尝辄止的人,又何必继续去顽强追求?既然已经找到606,为什么还要继续找出了914和1206?这才是真正的的“科学的假设,认真的求证”。如果假设不是建立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而是凭空的臆想(或者是看了江湖骗子的弄虚作假的表演),就去“小心的求证”是不会有结果的。

    最后,在一篇文章中说:胡适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1959年7月在美国夏威夷会上提出的,而我们大陆学者是在60年代进行批判的。我们不想对此次批判加以评述,但是经过“小心的求证”后,发现胡适是在1921年发表的一篇“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中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求证”论点的,而刚刚解放后,1951年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时就揭露了胡适思想的唯心主义本质,而如今用一个并不真实的“科学例证”,去论证胡适的论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求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的结合,恐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文/郭正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