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焦点透视
编号:105132
四川怪病村百余人患怪病
http://www.100md.com 2000年9月27日 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个只有280人左右的生产组,却有118人患上同一种怪病。

    以前虽然也有人得了这病,却是极少的个别———40年代末仅有一例病人,50年代有5例、70年代10例、80年代23例。而现在的发病数字,正大幅度地增加,1998年已经有99例,而到2000年9月22日记者实地采访时,发病者已达118人。

    可怕的不仅是这增加的速度。更可怕的是,几十年来一直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找到治疗的办法,而要对目前看起来还算正常的人进行防治,更是无从下手。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莫名的怪病侵蚀的远远不止患病者的身体。由于病倒的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健康的家人———多是妇孺老人担起了超额的重担;由于长年的看病吃药,家庭收入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吃饭和吃药都成问题;由于整个组里的大数量发病,“怪病村”的名声让他们辛苦种出的粮食瓜果蔬菜都卖不出去……

    看起来安祥平和的乡间,孩子们跑跳而过的欢笑清脆鲜亮。这年少不更事的身影后面,老是有村里人忧愁的眼睛追随着———他们有机会躲过随时可能发作的病魔吗?
, 百拇医药
    ■也叫“跛子村”的怪病村

    “你就问那个'跛子村’,谁都会告诉你怎么走的。”

    22日,记者从北京经成都来到仁寿县。当记者打听去满井镇金塘村的路时,很多人说知道镇但不知那个村。但当记者说去采访那个很多人都得了同一种怪病时,答案就这般简单明了得多了。显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事这地。

    “跛子村”是附近的人对金塘村三组的另一种叫法。热心人告诉记者,那里患了病的人到后来行走困难,左右摇晃,跛了,“有的人最后是痛死的,也有人后来实在受不了就自杀了”。

    还有人建议记者,到了镇上就能看到摆摊修鞋的跛子,跟着他走就能到他的家———“跛子村”。

    ■一家7人得怪病

    在满井镇上记者没有看到修鞋的跛子,但很容易就找到了他们的家。原来,这镇头镇尾两个修鞋摊是王建明、王建军兄弟俩的,他们家是怪病“重灾户”,不仅他们俩跛了,他们家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以及父母二人,都跛了。
, 百拇医药
    王建明的妻子杜子群正在院子里干活。说起怪病,她非常激动:“有个啥子法子嘛。”就在她住的这个院子里,她得照顾一直靠药顶着的公婆、丈夫和两个小叔,还得干所有的家里的和田地里的活。“走路都走不得,哪里还能干活子塞。”

    王建明平时修鞋的车摊就停在泥草棚下。杜子群说,每次王建明出去时,得帮他把车推过一个小坡,下坡就到了镇上,中午吃饭时再去帮着拉回来。

    ■全村得一样的病

    王建明的瘦小还是让记者很吃惊。裤管空荡荡的,他自己开玩笑说,打针不能一下子就打,而是得先把肉提起来。王建明甚至比并不高大的妻子杜子群还瘦小。杜子群说,以前可没有丈夫高,他得病以后就变小了,也变矮了不少。

    王建明是家里最早病的。他说,1976年他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左腿开始痛,先是感觉软,没有劲,后来痛得受不了,吃了很多药,只有镇痛片管事。再后来腿上和屁股上的肌肉就萎缩,到了1982年,左腿就跛了,比右腿短六七厘米。1996年开始,右腿也开始痛,到现在长度和左腿差不多了。
, 百拇医药
    其他人的发病过程和王建明几乎一样,一样的痛,一样的阻止不了的萎缩,一样的“走路都走不得,哪里还能干活子塞。”身体下半部的瘦小和行走时的摇摆是共同的特征。

    ■自己给自己“开”的药

    两个弟弟的瘦小比王建明的瘦小更要让人意外。王建新上身看起来正常,但下半部瘦小得像小孩的身材,用杜子群介绍的话像“不倒翁”。而王建军整个儿看起来就像是儿童,虽然已经26岁了却比6岁的外甥女高不了多少,不到80厘米,———但却有着一张大人的脸和骨架。

    个头最小、九个孩子中排行最小的王建军得病的年龄也最小,4岁起就开始吃药止痛,个子不怎么长,念完小学就没法继续读书了。可是往宽的方向却没有停止生长,穿衣成了难题,鞋子如果够宽就太长,衣服如果能穿进去就是袍子了。

    没法下地干活,常去熟人开的修车铺帮帮忙,工资没有,但总算解决了自己的那口饭。可在外面一旦不注意摔倒,却怎么也爬不起来,只能等着有人从身旁走过,拉自己一把。
, http://www.100md.com
    王建军告诉记者,他现在不怎么吃镇痛药,因为知道对身体不好,对胃、对神经不好,“实在挺不住才吃一片。”

    记者采访中得知,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么大量地吃镇痛药不合适,但他们说,这是自己给自己“开”的药,总不能就那么干痛着,吃了那么多以后只有它好使。

    ■半年能省10块钱呢

    两位老人是近几年疼痛变跛的。不知为什么,老人吃儿子们用的那种普通镇痛片没什么效果,只有一种叫做“炎痛喜康片”的风湿关节炎胶囊才管用。可这每粒3分5的药却是家里的超额开支,因为普通的那种只用1分5。

    半年要吃上三四十元的药,这让在发病前曾当过会计的王建明打起了算盘。毕竟家里可是有5口人得吃药。于是,他就定时去买批发的,批发可以1分5下来的药,平时得花2、3分呢。他给记者算了账:批发2000粒够一人吃半年,半年就能省10块钱呢。
, 百拇医药
    “这不新鲜”,王建明说,因为很多人家都是去买批发的。难怪,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药瓶并不多。但记者知道,包药的纸,一定不少。

    ■儿子们、孙子们还得跛下去吗?

    家里大妹和六妹也未能幸免。看着一张1988年时的一张全家福,王建明说,这时父母和六妹还都没病呢。

    的确,这病怪就怪在不知在什么时候、不知在什么人身上就出现了。于是,最小的妹妹为了避免得病,虽然出嫁在本组,可小两口还是在几百米外的马路对面花钱租了房子住。———还有个“怪”,就是横穿这个组的马路左右发病情况截然不同,总共118个发病病人中,有117人居住在马路北侧,而马路南侧只有1人发病。

    小妹一家虽说是租住在那边的“安全区”,但有条件的人是想办法自己把家搬过去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冯丹的家让王建明一家非常羡慕,借了钱外加上公路占地补助的钱,就在马路那边安了新家。后来记者见到了冯丹和她的妈妈,妈妈搂着冯丹说“现在放心了。”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了解到,把家搬到几百米外的马路对面,是绝大多数这里被怪病困扰的村民的愿望。“咱跛了就跛了,可儿子们、孙子们还得跛下去吗?”村民对记者说。

    ■多年求诊求治都没结果

    一直在村上开卫生站,村里唯一懂医的人,从1984年开始腿痛而后跛足,57岁的黄金元拿出了医学解剖图来给记者讲村里的怪病,言辞简洁如做诊断。

    “先是轻痛、腿没劲两三年后,开始股骨疼痛、大腿肌肉萎缩、股沟淋巴肿大,逐渐行走困难。再过一两年,股骨开始坏死,两只腿长短差距拉大、走路一瘸一拐、不能弯腰下蹲、倒下后必须有人搀扶才能爬起来,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黄金元回想过去给其他人开的药,说是按风湿病给开的,主要是镇痛。后来,自己痛了以后也是吃镇痛药。

    虽说缓解了一些痛感,但黄金元知道问题远非这么简单,因为爱人两年前同样发病,三年后二儿子也有同样的病兆。
, http://www.100md.com
    “当时非常害怕,我是家里顶大梁的,可是眼看着很好的家要败下去了,夫妻和睦,孩子有教养,我得去看病啊。”为了给自己和家人谋生路,黄金元外出寻医。

    乐山、成都、重庆等省内外十多家大医院检查治疗,病情仍毫无好转。但结果是连诊断都难以明确,有的专家说是骨结核,有的专家坚决排除,还有的说是地方病。但看着表层已经出现颗粒凹凸的股骨透视片,黄金元接受了股骨植换手术。手术过后,疼痛虽有所好转,但行走时依然跛来跛去。

    “二儿子现在也在学医,没有办法,看看自己能不能学出个办法来。自己给自己找路吧。”黄金元说。而他的老伴郭素琼,因看不到就治的希望,7年前上吊自杀了。

    ■求治的努力没有停止过

    从80年代开始,各级地方病防治研究专家、学者便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对金塘村的怪病进行研究。1994年到1998年,卫生防疫部门先后数次到病区,对病患者和非病患者的身体、血液、尿液、头发;病患者和非病患者所食用的小麦、玉米、大米、红薯、饮用井水以及耕种的田土等,均进行了采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化验后,没有发现异样。
, http://www.100md.com
    1994年3月17日,当时的37名怪病患者曾联名向仁寿县政府写了一封求援信。

    1998年2月,当地媒体曾报道了怪病的消息,来自全国不少地方的专家、医务科研人员再来金塘。5月,成都空军医院把王建明和六妹接到该院,分别免费对他俩进行了中西医结合和藏医治疗,可是效果却不理想。

    综合多方面有关专家的意见,在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之前,要控制新的怪病产生,只有通过移民、改水和换粮的办法,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998年10月31日,仁寿县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定将病区的怪病患者搬迁到非病区,所涉费用由仁寿县和满井区财政各出一点;发动全县群众捐一点;搬迁村民自筹一点。

    虽然这个决定和村民们的愿望非常一致,但至今,村民说,根本看不到搬迁的一丝影子。

    记者在满井镇采访了解到,搬迁的费用可能要三四百万元。记者同时在镇务公开栏上看到,该镇今年外出打工挣钱的计划为4000万元。, 百拇医药(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