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
编号:105861
心上结 如何解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1月16日 光明网
     北京图书大厦的排行榜上,心理学类的书籍经常居于前列,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架上也莫不陈列此类书,是什么原因使心理学类图书成了图书市场的新宠?

    今天,城市中的许多人正在经受着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转变,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困惑和焦躁的时候寻求心理帮助是明智的选择。依据中国的传统,涵养自己的心性往往是求助于本心,很多人有了心理负担或问题,喜欢自己解决,这可视为种种心理学书籍热销的原因。

    在中国,与别的学科相比,心理学显得"势单力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个心理学国家级研究所,其余的学术力量都分布在各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中国心理学研究会的固定会员目前只有2500人。

    在发达国家,每10万人中有500名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能达到100名,而在中国每10万人中只有3名。冠以"心理学"的书卖得热闹,从一定意义上正说明心理学界的冷清。
, 百拇医药
    心理学类图书在图书市场的热闹景象,反映了心理学研究与大众需求之间严重的不平衡。据笔者观察,目前图书市场上有关心理学的书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一是纯理论的著作,其中包括教材;二是理论加个案,这类书相对通俗;第三类则通篇是实例,从市场情况看,此类图书品种最多,也销售得最好。

    第一类书品种不少,在心理学研究重镇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校内书店里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不下60种,但大部分是纯学术性的,从普通心理学到实验心理学,从心理学史到心理学各专业方向的书,可谓门类齐备。书里有大量的概念、数据、图表和结论,从专业角度看,这些都是很好的学术著作,但普通人却很难有耐心把它们读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吴瑞华研究员认为,专业人员如何走出自己的象牙塔是很迫切的事,一方面专业人员大多不屑于写面向大众的书,而另一方面读者又需要心理学专业书籍。专业研究诚然重要,但学科只有得到大众的呼应时才会生机勃勃,如果心理学界的大专家能多写写小文章,于读者于作者都是幸事。

    借鉴国外已有学术成果,是像心理学这样在国内相对年轻的学科的通常做法。心理学界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学术著作,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但却未像经济学界那样引进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那样经得起考验的学术著作。80年代的"弗洛伊德热"更多地表现为对国内文学、艺术甚至历史研究的影响,而于心理学界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 http://www.100md.com
    第二类书目前还是以引进国外的为主,自19世纪末始,国外的心理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个案上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介绍进来的书以应用性强的为多,一般都有大量翔实生动的实例。如社科出版社的"心理与人生丛书"、轻工出版社的"心理学丛书"、"新向导丛书"。吴瑞华指出,理论和个案相互结合的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偏偏国内最缺乏。国外此类书的不足之处在于系统性的欠缺,而且较为专门,不过仍是普通读者阅读心理学著作的首选。在译介内容的选择上,国内出版者常常跟从国外热点,比如因受福柯等年鉴学派学者影响而颇为热门的精神病研究,在国内译介书中也是热点,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实际是猎奇心态大于实际应用。

    对于第三类书相对热销的原因,北大社会学系的王思斌教授指出,这些书摆脱了过去板着面孔训话的模式,所以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其中也有比较好的,如商务国际的"心理透视丛书"。国内个案集也有如远方出版社厚厚的一本《心理咨询个案录》。其他如女性心理、忧郁心理、自杀心理等专门领域也都有相关图书出版。
, http://www.100md.com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这类书中更多的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拼凑之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心理压力时普遍希望通过简便快捷的途径解决,于是心理学书变成了江湖术士的"万金油",处处适用,一抹就灵。这类书内容雷同,似乎面面俱到,婚姻、工作、子女凡常人能遇见的事都扯上几句,通常是举一堆例子,说上一通模棱两可的话。一些生活经验也都堂而皇之地冠以"心理学"之名登场了,心理学时下已等同于"处世学"。有的书中以市侩、庸俗的处世之道冒充心理学,公然教读者这样的"高招":"说服有时要用金钱"、"强者装弱者,越装越红火"、"利用对方的弱点进行说服",在这些"弱点"中竟然包括金钱、名誉、兴趣甚至贪色,起了不良的引导作用,这些误导玷污了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是严谨的科学,涉及社会学、医学、统计学等许多学科,而不仅仅是常人理解的"心理学就是给人解决心理问题",它可以广泛运用于企业的人才选拔、广告创意、学校教育等各个领域。当然与普通人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心理卫生这一块。

    从前的中国人,在精神困顿的时候会求助于儒道释,今天的人们,更多地求助于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开人们的心上结是心理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图书界同样也肩负着这一责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