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编号:110804
古书中的壮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35期
     在古代一些中医书籍及传记中,多有提及壮族医药的史实。

     葛洪的《肘后方》

    葛洪,晋代人,字稚川,号抱朴子。他曾经到广西,在北流县勾漏洞炼丹,对广西壮族人民的医药情况多有了解。因此在所著《肘后方》中有关岭南壮医壮药的记载不少,如书中记载了岭南土俚人治疗脚气病、防治沙虱毒(恙虫病)的经验。该书对岭南土俚人(壮族先辈)的用毒、解毒方法尤为重视,多次提及。在论述箭毒时曰:“凡箭和有三种,交广夷里焦铜作镞……才伤皮便红肿沸烂而死……若有中之,即便餐粪,或绞滤取汁饮之,并以涂疮上。须臾即定。”并指出,广西盛产的蓝青、藕、生葛根、干姜、雄黄等皆可解之。此外,广西盛产的鬼针草、生蓼、干姜、荆叶等,内服或外敷,可治毒蛇咬伤,对岭南地区毒药,记载更详:“岭南俚人毒药,皆因食得之,多不即觉,渐不能食,或更心中渐胀,并背急闷,先寒似瘴。”说明当时的岭南毒药中,缓发者危害还不小。“若中毒微觉,即急取一片白银含一宿,银变色,即是药也。银色青是蓝药。银色黄赤是菌药,久久毒入眼,眼或青或黄赤。若青是蓝药,若黄赤是菌药。”并言所用的方药如干姜、常山、土常山、黄藤、都淋藤、白花藤、甘草、芭蕉等。
, 百拇医药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家,他虽为中原人,但对卓有疗效的少数民族医药亦倍加赞赏,收录入书。如《千金翼方》载:“白花藤,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菜肉中毒,酒浸服之,主虚劳风热,生岭南交州广州平泽。”在治风药及治蛊毒药的分类栏中,载有秦艽、干姜、葛根、狗脊、白芷、大戟、乌头、附子、贯众、菖蒲、吴茱萸、徐长卿、蛇蜕、野葛、斑蝥等广西盛产药物。说明当时的广西壮族先民对此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防止瘴雾毒气侵袭及治疗疫毒蛊毒入侵造成的病症,懂得“出门,常须带雄黄、麝香、神丹诸大辟恶药。则百蛊猫鬼狐猩精魅永不敢著”。

     柳宗元的《柳州救三死方》

    柳宗元,山西永济县人。顺宗时,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他被贬南方后,情绪难免悲郁,加上水土不服,曾患过不少疾病。为治病防病,他虚心向当地人民学习,编纂了《柳州救三死方》。宋代的一些本草书提到该书病案如下:
, 百拇医药
    疗疮案:柳宗元到柳州的第二年,患疔疮,病情日益加剧,曾用多种药物,仍不见效。一次经人提示,用屎克郎(蜣螂)调制敷贴,收到了“一夕而百苦告已”之奇效。次年,柳吃羊肉后引发疔疮,“再用,亦如神验”。

    脚气案:柳宗元到柳州的第三年患脚气病,“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询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下气通块散。”此方的配方及服法为:杉木节若干、枯叶(皮亦可)若干、槟榔若干,捣碎,加童尿若干,共煮至一半量,分两次服用,若“一眼快利”,药到病除,则勿需再服。

    霍乱案:元和十一年,柳患霍乱,症见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三大斗许,气即绝。服用霍乱盐汤方,即以盐一大匙,熬成黄色后与童尿一升煎服,服后“入口即吐,绝气复通”而病愈。

    其他的古书中多有古代壮族医药知识的收载。甚至在郑樵的《通志》中,在医书分类中,专设岭南方一项,共5部9卷,标志着包括壮族医药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容小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