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55
经络研究命题的建立与展开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祖国医学的经典理论文献《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五百年前,贯穿于全书的理论核心就是经络藏象学说。所谓经络者: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可见古人所发现和概括的这一经络系统,指的是人体的调节、控制、传输系统,是经脉与络脉、经筋与皮部的总称。“经脉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如络脉所指可认定为血脉,那么经脉应与现代西方生物学的神经系统相对应。如果内经所描述的经脉与神经解剖大体一致;如果中医针灸临床现象与神经内科学互不矛盾,古人和今人用不同认识方法描述人体同一个调控系统本应是不难统一的。这样中西医学的结合在理论层次上就可以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了。然而令人非常难堪的是,无论从解剖形态的描述还是对经络现象、医学效应的观察结果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古人所指的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加任督二脉)与西方发现的外周神经是如此殊异,以致根本无法合二为一,这无疑是中医学对自认为通过大体解剖方法已经完全认识了人体的西方生物医学的一个重大的无可回避的挑战。

    第一、众所周知,外周神经系统是通过脊髓中枢二十几个体节完成对内脏和四肢的横向调控的,而《内经》的十四经脉纵向走向、定位明确,一清二楚。
, 百拇医药
    第二、针刺经穴“得气”,或气功“入静”后,在一些人身上产生纵行的线状游走感,现代人称之为“循经感传”。经七十年代对二十余万人的观察,大约占1/5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循经感传现象,感传路线大体与古人描绘的十四经脉走向一致。不仅主观感觉如此,一些先天性或后天出现的线状皮肤病变,竟然也与十四经脉走行基本一致。

    第三、几千年来经络理论成功地指导着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大量临床实践,已经正在和继续地证明着:沿十四经脉及各穴位施以物理刺激(砭石、针灸、刮痧、电脉冲、激光、微波、毫米波、次声等等)对全身脏腑的疾病有效地发挥着治疗作用。不仅如此,古人所云:“气至病所则有效”,在现代人身上针刺出现感传沿经传导,当达到患病部位时,往往症状立即消失或减弱,类似病例屡见不鲜。

    面对以上三方面的挑战,西方生物医学无以答对,虽然不情愿,也只能允许经络这一科学探索的命题建立。一九八六年“经络的研究”作为我国自然科学的攻关项目立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支持。
, 百拇医药
    “七五”期间,一个以客观检测为中心的经络物理研究的热潮展开,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沿十四经脉陆续发现了声、光、热、电、磁和同位素扩散的特异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一、祝总骧教授实验室采用循经低电击穿特性,循经低声阻特性等方位建立了一套十四经脉的客观检测定位方法,这一方法在国内外诸多实验室得到了重复验证和推广,促使经脉实质的研究迈进了科学定位的探索时期。

    二、孟竞壁教授实验室利用法国学者建立的同位素锝(Tc99)穴位注射方法,用γ照相机显象了十四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与古典经脉线走行基本一致,并进一步证明了它既非神经干,亦非淋巴或动静脉血管。

    然而一切现代的解剖学手段,包括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均没有找到与十四经脉相对应的管道型组织结构线。

    薛崇成教授一项著名的“口裂试验”宣布了所有“经脉外周组织结构线假说”的彻底破产。“口裂试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循经感传经过口唇时,双唇的开裂并没有阻止感传沿任督脉继续进行。同样,其他经脉的感传,亦可越过裂开的伤口。显然这一实验支持了“感传中枢幻觉假说”。然而对经络物理研究来讲,它恰恰提示:经脉是实实在在的无形存在,它正如海洋中的暖流、鱼汛、航线、天空中的候鸟迁徙线、季风带、航空线一样,是不会被局部的干扰而中断的,更不可能用解剖学方法所观察。
, http://www.100md.com
    令人遗憾的是,薛崇成实验室和孟竞壁实验室以及李志超实验室先后被压制、扼杀、夷为平地。祝总骧实验室在困境中挣扎,举步维艰。而极力企图证明经脉只是古人对神经的无知和误解,以及一味热衷于寻找管道型组织的一系列实验室却能够得到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其技术路线是错误的,而陷入误区不能自拔。

    “八五”期间,由于开放政策大势所趋,诸多综合大学、医科大学多学科学者的介入,使经络实质的研究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请看“经络实质研究”的最新成果:

    1.武汉大学曹连欣教授实验室发现针刺穴位时有液晶性质的纳米级颗粒在间隙体液中有序排列。

    2.美国奥克兰大学吴建华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体液中有十倍于红细胞数量的纳米级非DNA蛋白质生命小体在间隙体液中做自主运动。

    3.复旦大学费伦教授实验室、天津中医学院徐汤萍教授实验室分别发现针刺穴位处体液中恰是人体“第二信使”钙离子富集区。
, http://www.100md.com
    4.南通医学院刘祖舜教授实验室发现穴位药物注射所显示的低量优效特性竟与体液中的血药浓度无关。

    5.北京医科大学樊景禹教授实验室证实细胞间隙通讯具有沿经脉传导的特性。

    6.辽宁中医学院孙平生教授实验室发现沿经脉线皮下低声阻传导通道。

    7.杭州大学张长琳教授实验室发现人体的电磁波干涉图谱出现与古典经脉线相似的特征。

    8.国际科学中心申漳、李志超教授实验室用红外热象图仪发现毫米波生物医学效应具有沿经穴传导的特性。李志超实验室还证明了循经低阻抗电特性其本质是非线性低电击穿阈值特性的沿经分布所致。

    9.北京经络研究中心祝总骤教授实验室针刺穴位时,在经脉线上测到与动脉同步的微小波动,而旁开经脉线2mm就测不到。

    10.中国中医研究院张维波副教授实验室发现并证实沿经脉同位素优势扩散线、低电击穿阈值线、低声阻线竟是同一条体液低流阻间隙通道。

    (作者: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经络论坛”主持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经络电特性研究”、国家八五攀登项目和国家科委特别资助项目“经络磁特性研究”等课题负责人,提出“人体无形信息通道”假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