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信息
编号:112723
民间医药信仰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一)诸神信仰

    1.道教神

    (1)三皇:伏羲(又称疮羲)、神农(又称炎帝)、黄帝合称本皇,道都奉为神祗(一说三皇为民间神),作为最早的医药神供奉,被称为“医药鼻祖”、“药皇”、“药王”。也有把三皇作为民间神的。

    奉三皇为医药祖师,主要依据三皇与医有关的神话传说。

    主祀神农的北京药行会馆嘉庆二十三年《重建会馆碑记》言神农事迹:“古帝神农氏,史言其尝百草,以作医药,著《灵枢》、《本草》之书以疗疾病。”又如祀神农等神的佛山药业会馆乾隆三十二年《参药行碑记》云:“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尝百草以辨药性,医术于是乎兴。”清胡文焕《事物纪原》云:“炎帝(神农)堂百药以治病,尝药之时,百死百生。”

    黄帝、伏羲之所以被奉为医药之神,《(莫阝)州药王庙碑文》称:“黄帝明阴洞阳,乃与岐伯等讲求《难经》、《素问》”,“庖羲氏则天垂象,俾民知吉凶”。
, 百拇医药
    奉祀三皇时有的只祀三皇,如清光绪十八年《药皇庙太和公所记》云:“苏城各饮片药铺公所,向在吴邑大南亨一图养育巷柳巷内三皇庙,崇祀太太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由来久矣。”有的以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配祀,如《白下琐言》卷六记南京医业祀神:“钦天山帝王庙,今祀先医,正殿犹奉三皇,两庑则配以扁鹊、仓公、仲景、华佗,为业医者聚集之所。”也有以孙思邈、韦慈藏及十大名医配祀三皇者。如明刘侗《帝京景物略》描写药王庙里的三皇塑像,说伏羲蛇身麟道,须眉亮目,龙唇龟齿,掌中有八封;神农弘身牛颐,龙颜大唇;黄帝则身穿皇帝龙袍。三皇塑像的左边是孙思邈,右边是韦慈藏,另外还有十大我医侧立于旁,他们包括岐伯、雷公、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与李景和。另外,还有以二三十位医药之神配祀三皇的。如《清代太医院考》记云:清代太医院设有药王庙和先医庙。药王庙主祀三皇,配祀十大名医。先医庙也主祀三皇,配祀者众多,有僦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俞跗、少师、桐君、雷公、马师皇、伊尹、扁鹊、淳于意、张机、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韦慈藏、王冰、钱乙、朱肱、李杲、刘完素、张元素、朱彦修、少俞等。
, 百拇医药
    三皇的众多配神可分为两大类:一为神话传说人物,如伯高、桐君、少俞、鬼臾区、雷公、岐伯等皆为传说中的黄帝医官;一为历代名医,如淳于意、巢元方、朱肱、钱乙等。

    (2)三官:又称三元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称,道教神祗。源自原始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三官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团。《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谓,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在道徒中设“鬼吏”,“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字,说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置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三官手书”。说明东汉时已有三官信仰。南北朝时,“三官”又称“三元”。《魏书·释老志》:“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统摄。”具体分工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民间传说三官是兄弟三人。父亲陈子?,聪明貌美,龙王三个女儿都嫁给了他。三个龙女生了三个儿子,俱神通广大,法力无力。因他们各生于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无始天尊分别封他们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
, 百拇医药
    (3)水官:三官之一,《三官经》称其“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道教谓其能为人解厄,故欲消灾免祝者多拜之。

    2.佛教神

    (1)观世音:佛教菩萨名。“西方三圣”之一。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讳,略称“观音”。佛教传入中国后,即以大慈悲、救苦救难的形象出现,深受信奉,香炎极盛。因观世音常化身不同形象显炙,故有六观音、三十三观音之说。又传说观音用杨柳枝沾净瓶中的水洒向不间治病,故有病者多求拜观音。一说三十三观音中,“施药观音”负责治病。

    (2)药师佛:亦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佛教佛名。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大宝积经》:“药师持药囊,自身病不能疗治。”《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誓愿,其第七大誓原说“除一切众生病,令身心安乐。”佛教传入中国后,民间敬奉药师佛,主要求其治病消疾,视同中国自古供奉的神祗药王,但民间信仰程度不如药王影响大。
, 百拇医药
    (3)药上菩萨:佛教菩萨名,职司医药。为药王菩萨星光宿之弟,名电光明。

    (4)药王菩萨:佛教菩萨名,原为佛教中的药王。据佛教经典《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说,琉璃光如来涅(般木)后,比丘日藏在悬胜幡国为众人宣讲大乘之法,听众中有一长者,名星光宿,听大乘法后,心生欢喜,持诃黎勒及诸杂药,供养日藏比丘诸众。其弟电光明也随兄持良药为众人医病,由于二人医道高明,众人称星光宿为药王,称电光明为药上。后星光宿、电光明被佛教奉为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佛教传入中国后,药王菩萨、药上菩萨随着佛教的流传在民间受到信仰,职司医药。但在民间信仰的诸医药之神中,远不如中国民间原有的医药神孙思邈、扁鹊等影响大。

    (5)药师三尊:亦称“东方三圣”。佛教中药师佛与其左侍胁日光遍照菩萨、右侍胁月光遍照菩萨的合称。《药师经》:“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化寺院大殿所供“横三世佛”中,药师佛位于释迦牟尼左侧,左右侍胁为日光、月光两菩萨。其形象一般为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职司医药。此外,寺院中常设有“药王殿”,供奉药师佛,除侍胁日光、月光二菩萨外,旁侍另有“药师十二神将”,按十二地支生肖配合十二时辰轮流执勤。民间百姓入寺院拜药师三尊,求其为人祛病除灾,使人身体健康。但其影响不如民间信奉的中国原有的药王大。
, http://www.100md.com
    3.民间神

    (1)岐伯:《太平御览》卷七二一引《帝王世纪》有云:“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疾,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2)鬼臾区:皇甫谧《甲乙经·序》称:鬼臾区“佐帝(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理,问对《难经》”。

    (3)孙思邈:最著名的药王,全国很多地区的医药业都奉孙思邈为祖师。如:

    《礼俗调查·一般生活状况》记东北:“四月廿八日,为药王庙会,即孙思邈生日。中医奉之为祖师。”

    《晋祠志·祭赛上·祀药王》记山西晋祠一带:“(四月)十二八日,本镇诸医生并各药材店,醵金设脯饼饵,致祭药王于三圣祠。”又录所祭诸药王神名,其中有“敕封通天大应神医妙化药王孙真人。”孙真人即孙思邈。
, http://www.100md.com
    徐焕斗《汉口小志·风俗志》云:“(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生日,药材帮均敬孙真人思邈。”

    《广州市制药业》一文云:广州药业信奉药王孙思邈,每年四月二十八药王诞,香火很盛,由药铺杏存堂、大昌堂主祭,祭肉分送同业,以示纪念。

    《采风录》云:“药王会:四月二十八,传为药王孙思邈于这一天在四川青城山撰《千金方》成,白日飞升。内江的药铺,在这一天张灯结彩,祀祭药王。病家于是日酬谢医生。”

    (4)扁鹊:不少地方的医药业奉扁鹊为药王。(莫阝)州(河北任丘)传为扁鹊故里,故各地医药业至此祭祀扁鹊的活动尤盛。如俞(木越)《茶香室续钞》卷一九载:“国朝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云:(莫阝)州城东北有药王庄,为扁鹊故里。药王庙专祀扁鹊,香火最盛。每年四月,河淮以北,秦晋以东,各方商贾,辇运珍奇之属,入城为市。妙会杂乐,无不毕陈,云贺药王生日。”

, 百拇医药     吴越如所著《药王考与(莫阝)州药王庙》录有清咸丰十一年《重修药王庙碑记》,记(莫阝)州药王庙及庙会云:“原夫祠之所由起也,始于元而重建于明之天启,殿宇宏丽,一时称名刹焉。每年四月间,诸商去集,列肆开场,而世之祈福报赛者,亦复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5)华佗:华佗在医药诸神中也很著名,三皇配神中多有华佗,一些地区的医药业还把他作为主神供奉,其神会称“华佗会”。据《郸城文史资料》第2辑载,旧时郸城县的医生奉华佗为祖师。《十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1回说到广东医家主祀华佗:“广东人的迷信鬼神,有在理的,也有极不在理的。他们医家只知有个华佗;那些华佗庙里,每每在配殿上供了神农氏,这不是无理取闹么。”实际上配殿上供神农并非不在理,当是取追本溯源之义而祀之。华佗是汉末医学家,素有药圣、医王之称。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于外科,并首创麻沸散,因而他特别受到外科医生的供奉。

    (6)邳彤:字伟君,信都人。初为王莽部下,后为光武帝刘秀二十八员武将之一,以功封灵寿侯。相传其好医学,重视药业。宋代封其为侯、为公、为王,建庙奉祀。祁州(今河北安国县)是全国药商辐辏的著名药材都会,这里供奉的药王就是邳彤。光绪六年马鸣珂所撰药王碑记记祁州邳彤之祀云:“祁之崇祀药王也,自宋迄明,而独隆于当代……考之邑乘,王乃光武时二十八将之一,邳州彤名,吗南关有王之故墓在,遂祀焉……吾祁为桑梓之乡,发祥之地,是故春秋两季,南北药贾,奔走而来者遍海内。”药商对邳彤极为崇信,认为邳彤是祁州人,药材不到祁州就没有药味,如果药材无味或味薄,一经祁州药味便浓。
, http://www.100md.com
    (7)皮场大王:清俞(木越)《春在堂随笔》卷六记,“疡医”(外科医生)有皮场大王之祀:“余在姑苏,偶一日过盛家浜,见有小庙,榜曰:‘宋敕皮场大王庙’,不知何神也。后见《夷坚志》云:‘秀州外科张生,其妻遇神人,自称皮场大王,授以《痈疽异方》一册。’疑皮场大王乃疡医所奉。后又见《留青日杞》云:‘行都试礼部者,皆祷于皮场庙,皮场即皮剥所也。建中靖国六(当为元)年,传闻皮场土地主疡疾之不治者,诏封灵贶侯。’益信前说之不谬。”

    一说,皮场大王(皮场土地)即邳彤。

    (8)韦慈藏:也称韦真人。《月令广义》称其为药王,为医药所奉祀,常见于三皇配神,有时与孙思邈并称。他的像常见手执一丸,前蹲一犬。《旧唐书》载,韦慈藏为唐武则天时人,景龙中光禄卿,以医术知名,然未以医术行世。

    (9)韦古道:号归藏,唐西域天竺(古印度)人。为医药业所奉祀。沈汾《续神仙传》:“开元二十五年,(韦古道)入京师长安,纱帽毳袍,杖履而行,腰系葫芦数十,广施药饵,疗人多效。帝召入宫,图其形,赐号药王。”民间常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祀之。《清嘉录》记苏州药业祭祀之情景:“卢家巷亦有药王庙,诞日,药市中人击牲设醴,以祝嘏。或集众为会,有为首者掌之,醵金演剧,谓之‘药王会’。”
, 百拇医药
    (10)韦善俊:唐京兆人。道士。为医药业所奉祀,有药王之称。《列仙全传》卷五:“母王氏妊时,每(口敢)血食则腹痛,蔬食则无恙。既生,至十三岁遂长斋。遇道士韩元最,授以秘要。常有二青童侍左右。嗣圣中,寓升仙观,有神人厉声曰:‘子何人,辄来此?宜速去。’善俊曰:‘神人试我耳,何相逼太甚。’神人逊谢而去。又尝过坛墟店,遇黑犬绕旋而去,因畜之,呼为乌龙。一日谓弟子曰:‘吾百年学道,今太上召我,我当去矣。’其犬忽长数丈,化为黑龙,善俊乘之而去。”关于其医术,宋韩元吉《桐阴旧话》:“忠献公年六七岁,病甚,忽曰:‘有道士牵犬以药饲我。’俄汗而愈。”民间常于药王生日祀之。

    (11)吕洞宾:《清嘉录》卷四“神仙生日”条记苏州医士恭庆吕洞宾诞日:“(四月)十四日为吕仙诞。俗称‘神仙生日’……医士或招乐部令人集厅事,击牲以酬,或酌水献花,以庆仙诞。”近人顾玉振《苏州风俗谈》谓:“妓、医、药三行祭吕洞宾最狂热。”金煦苏州民俗调查散记《轧神仙》云:苏州“轧神仙”的中心地点是神仙庙,即吕祖庙。吕洞宾被奉为中医祖师,故这座神仙庙被称为“天医院”(《初犁集》)。吕洞宾被奉为医药祖师,因传说吕洞与医药有关。宋代洪迈《夷坚志》补卷第十二“傅道人”条记吕洞宾化作一方巾布袍老人为江陵傅氏医眼。又有传说谓吕洞宾授人以神方,所谓吕帝仙方四百五十方,男、妇、外、幼科各一百方,眼科五十方。
, http://www.100md.com
    (12)保生大帝:台湾医药业供奉保生大帝。据《台湾民间信仰》介绍,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吴真君等,是个医术高明的神,素为医生、药商、术士所奉祀。善于保生大帝是谁,娄子匡、许长乐《台湾民俗源流》介绍了三说:一说保生大帝即晋代吴猛,吴猛以道术行医于世,后世称“吴真君”;一说是宋代吴本,吴本以医术济世;一说即孙思邈。

    (13)眼光娘娘:《画诀》祖师神马名位中有眼药铺所奉眼光娘娘。眼光娘娘又称:“眼光明目元君”,其神像是身穿蟒袍,头戴凤冠,手中抱有一圆镜,上面画着一只眼睛。

    (14)李铁拐:卖狗皮膏药的奉李铁拐为祖师。传说彰德府有个做膏药的王掌柜,给一个瘸腿乞丐治疮,几次都没治好,那乞丐在膏药上面贴了块狗皮,疮就好了。原来乞丐是药仙李铁拐,他是来指点仙方的。

    (15)西王母:西王母最早见《山海经》,是位性别不明具有动物特征的神,职掌瘟疫、刑罚。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位雍容华贵、容貌绝世的女神,也不再掌瘟疫、刑罚,而代之以赐寿、赐福、赐子、消灾,掌长生不死仙药。传说她经常显灵,救灾救难。相传三月三日为其诞辰,是日西王母大设蟠桃奉宴,诸仙为之上寿。民间多将西王母当作长生不老的象征。
, http://www.100md.com
    (16)大奶夫人:即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的女神临水陈夫人。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载,该神曾助唐皇后分娩,封都天镇国显应崇福大奶夫人,主妇人难产之疾。清代姚福均《铸鼎余闻》卷三引《建宁志》载:“宋时浦城徐清叟子妇产难,夫人幻形救之,谢之不受,问其姓名里居,但曰:‘古田人,陈姓’。后徐知福州,令人至古田访之,见庙中像,悟为夫人幻身,乃请于朝,加赠封号。

    (17)注生娘娘:专司怀孕、生产、保幼之神。各地所供奉的具体注生娘娘有区别。福建、浙江、台湾等地供奉的注生娘娘为临水陈夫人,即大奶夫人。但一些注生娘娘庙中还有不少附祀娘娘,当地称“婆姐”,即注生婆姐陈四娘、注胎婆姐葛四娘、监生婆姐阮三娘、护产婆姐许大等共12位。广州所供注生娘娘为金花夫人。

    (18)金花夫人:据《广州府志》卷一六三引《粤小记》:“神(金花夫人)本处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数日不下,几殆;梦神告曰:‘请金花女至,则产矣!’密访得之。甫至署,夫人果诞子。由此无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粤人肯像以祀。神姓金,名花,当时呼为‘金花小娘’。以其令佑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故称夫人云。”旧时广州不少地方有“金花庙”。
, 百拇医药
    (19)花王圣母:一名“花婆”。壮族信仰的神祗。职司人世生育,同时又是儿童的保护神。壮族认为无论男孩女孩,均为花王圣母庭院里所种的神花,一生全由花王圣母主宰。孩子长大后,每年正月初一要先给花婆拜年,以求全年健康平安。在家庭神龛上供有“祀奉圣母”神牌,有些地方剪为纸人,贴于室内墙上。每年二月二花婆诞辰要举行祭祀活动。

    (20)七星娘娘:又名“七娘妈”、“七娘夫人”。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包括台湾一带。塑像或画像为七位端庄温柔的妇女,是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神。旧时缺医少药,幼儿死亡率很高。孩童疾病缠身时,便去七娘庙中祈愿,有的还让孩子认七星娘娘为“干娘”,以求平安无事。在台湾,男孩长到16岁时,在农历七月初七那天,由父母带着拿着供品去七娘庙“酬神”,感谢七星娘娘保护自己度过了幼年时代长大成人。姑娘家长到16岁时,也要祭谢七星娘娘。

    (21)白帝天王:一名“天王神”。湖南湘西土家族信仰的神祗。传说土家族先人巴氏子条相死后变为白虎,被奉为白帝天王。土家族每遇疾病,就到天王庙祈求、许愿,病愈则至神前祭献牲醴,请巫师祝祭。
, http://www.100md.com
    (22)池头夫人:民间信仰中冥司女神。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一般认为池头夫人是看守冥界血池的神祗。据《白话玉历》载:酆都大帝所居御殿的两侧各有一池,右侧是接纳含冤屈死者灵魂的枉死池,左侧即是血污池。凡是因难产而死的妇女,都要沦入血池受罪。而掌管血澉的女神就是池头夫人。人们为了拯救因难产身亡的灵魂,便向池头夫人祈祷,同时带希望池头夫人让那些难产的妇女顺利生产或产后生病的妇女恢复健康。所以,池头夫人在民间被当作顺产之神来信奉,供祀在注生娘娘的侧旁。

    (23)送子观音:观音本是佛教中神,但佛教诸多观音中没有送子观音。送子观音是中国民间创造的神祗。产妇生产时痛苦万状,求告无援时,心中默含祝祷送子观音,就可以保佑平安。清人赵翼《陔余丛考》载:“许洄妻孙氏临产,危苦万状,默祷观世音,恍惚见白氅妇抱一金色木龙与之,遂生男。”那些没有儿女的妇女,要到观音庙里“窃取”佛桌上供奉的莲灯。“灯”与“丁”谐音,家中就可以添丁。还有些人家,怕儿女长不大活不长,便要送到观音庙里“去寄名”,把孩子交给观音菩萨“照看”,可以平安健康。
, 百拇医药
    (24)瘟神:亦称“疫神”。据东汉蔡邕《独断》记载,颛顼氏有子,生而亡去为鬼,居江水,不瘟鬼。民间塑有瘟神像,其面目青脸红发,十分可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昔隋文帝十一年六月内,有五力士现于凌空三五丈,于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执杓子并罐子,一人执皮袋并剑,一人执扇,一人执锤,一人执火壶。帝问太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灾福也?’张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为五鬼,在地为五瘟,名曰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温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帝乃立祠,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宋时又有张大王主瘟神说,明小说以吕岳为主瘟大帝。藏族则以牛魔王为瘟神,于二月十九日送瘟神,又名打牛魔王。历代均有逐瘟神、送瘟神事。

    (25)痘痘娘娘:又称“痘疹姐姐”、“痘疹娘娘”、“天花娘娘”等。民间信仰中司痘疹的女神,流行于全国各地。痘神之说见于明代,初无女神。《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称姜太公封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他的五个儿子分主东、西、南、北、中五方痘疫。然而很快就有了司痘女神与男神相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秦小春道:‘闻得世间小儿出痘疹皆娘娘掌管。男有痘儿哥哥,女有痘儿姐姐,全要伏他照应,方保平安。’”另有以痘疹娘娘为珠妈、柳夫人者。清人十分害怕痘疫,宫廷中多建痘疽娘娘庙坛。
, 百拇医药
    (26)麻痧之神:在保婴信仰中,还供奉麻神、痧神、斑神,都是小儿出天花时所供奉的救命除之神,往往供在观音庙、妈祖庙和各种娘娘庙内。

    (27)白马娘娘:仫佬族信仰的神祗。该神为凶恶的女神。四把地区的叙佬言辞,各家都奉此神,以稻穗三枝结为一束,悬挂在香炎龛祖先神位左侧,认为如此才能使合家安宁。凡祀有此神人家,大门禁外人随意挨靠,若违禁,白马娘娘则会降灾,使靠门者患癫病。

    (28)吊客:民间信仰中的岁之凶神。星相家所说的丛辰之一,主疾病哀泣之事。常剧岁后二辰,即子年在戌,顺行十二辰。《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又值丧门吊客灾。”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第四折:“可使绝子嗣、妨公婆、克丈夫。脸上肇泪靥无里数,今年见吊客临。”《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一回:“丧门吊客已临身,扁鹊卢医难下手。”

    (29)五通:民间传说中的妖邪之神。唐时已开始流传,宋时流传更广,尤以江南为甚。据南宋洪迈《夷坚志》载,其名称各地有不同说法,浙江称“五通”,江南闽中称“木下三郎”、“木客”,一足者称“独脚五通”;其形声或如五六岁小儿,或如鼠,如猴,如猪,如蛇,如蛤蟆,如牛头怪物,但“随人心所喜慕而化形”。其“或能使人乍富,故小人好迎致奉事,以祈无妄之福。若微忤其意,则又移夺而之他”。其“遇盛夏,多贩易材木于江湖间”。“尤喜淫”,“妇女遭之者,率厌若不堪,赢悴无色,精神奄然”。于是“人绝畏惧,至不敢斥言,祀赛惟谨”。宋时各地,“多依岩石树木为丛祠,村村有之”。明时至清初,香炎更盛。江苏巡抚汤斌《奏毁淫祠疏》称,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愣伽山有五通庙,当时“无近之人,奔走如鹜。牲牢酒醴之饷,歌舞笙簧之声,昼夜喧闹……凡年少妇女有殊色者,偶有寒热之症,必曰五通将娶为妇,而其妇女亦恍惚梦与神遇,往往赢瘵而死。家人不以为哀,反艳称之”。

    (二)仙真信仰

    (1)三茅真君 民间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