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981
王辰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姓名:王辰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2年8月7日出生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

    行政职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技术职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

    一、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0年9月~1985年8月, 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生

    1985年9月~1987年7月,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住院医师

    1987年8月~1991年5 月, 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博士研究生

    1991年6月~1991年11月,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 百拇医药
    1991年12月~1996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93年4月~1996年10月,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4年1月~1995年1月,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5年4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副院长

    1996年11月~ 主任医师

    1997年1月~1999年5月, 北京呼吸疾病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7年10月~

    1999年2月~
, 百拇医药
    1999年6月~ 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青年科协副主席 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

    1999年7月~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二、主要专业领域与专长:

    (一) 专业技术工作

    主要从事呼吸病学和危重病医学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

    长于呼吸系统疑难及危重症的诊治。曾承担大量的重要医疗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呼吸支持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学术成果(详见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医学攻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七项和中国青年科技奖。
, 百拇医药
    以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为基地,在国内系统建立了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呼吸监测、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气体代谢分析和细胞氧合评价等技术方法并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示范单位。

    已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26名,培养了专业骨干队伍。在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内创建了呼吸病学领域的九个亚专业组,为学科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负责三个层面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1、 院级行政管理:任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在院长领导下,主管医院科研、护理、计算机、学报、分院工作。任职期间医院的科研工作有长足进步,有三个学科(呼吸,心血管,泌尿)首批入选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一个学科(人类基因诊断)入选重点扶植学科;医院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获科研基金数稳步上升,达医院历史最高水平;全院护理整体水平居北京市先进行列,并试点推行系统化、整理化护理,取得初步成功经验;医院计算机联网工作已全面展开;创刊朝阳医院学报,以规范的形式反映医院学术状况,其版式及编辑水平受到普遍称赞;分院工作纳入良性自主经营轨道。
, 百拇医药
    2、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以下简称呼吸所)的行政管理工作:呼吸所为市属研究所,是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的重点单位。在所长翁心植院士的领导下,实际负责呼吸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任职期间将呼吸所床位扩大为90张,成为国内最大的呼吸内科临床基地;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格局的呼吸重症监护室、睡眠呼吸障碍实验室、临床呼吸生理实验室、呼吸内镜与呼吸介入治疗实验室;创建了呼吸病学领域的九个亚专业组,其中四个亚专业组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领导呼吸所首批入选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

    3、 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的管理工作:在RICU内狠抓业务建设和行政管理,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保证了RICU的整体功能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医疗技术水平、人员培训及医护服务诸方面成为国内的示范单位。

    (三) 培养研究生情况:

    已毕业硕士生12名;在读硕士、博士生12名;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
, 百拇医药
    三、发表论文,编写专著,国际会议交流论文及学术创新情况:

    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7部,(其中副主编2部),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篇。

    在所研究领域内提出了多项创新性观点:

    1、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将运动后肺血管阻力变化作为右心后负荷主要评价指标的新观点,可作为判断右心负荷病理性增高的实用临床方法(中华内科杂志1991;30:502)。

    2、首次将氨吡酮用于COPD发作期的治疗,取得良好的肺循环动力学效应并避免了一般降低肺动脉压药物对体循环和氧合的副作用,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中华医学杂志1992;72:53)。

    3、通过对慢性肺心病不同阶段右心功能的系统对比研究,发现了肺心病中右心功能的演变特点,对临床诊疗有实际指导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3)。
, 百拇医药
    4、系统研究了COPD发病中重要但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氧动力学问题,对于深化对COPD的病理生理认识,指导临床氧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3)。

    5、发现了机械通气后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毛细血管嵌顿压、中心静脉压下降等有悖于以往推论的现象,首次以可靠的实验证据说明了机械通气对慢阻肺这一特定病种所具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纠正了以往的观念,其理论意义显著并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提高临床决策水平(中华内科杂志1994;33:391)。

    6、发现右心衰竭、大循环瘀血并不是肺心病发作期水肿形成的必备条件。对正确估计水肿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右心功能的判断意义具有重要的实际临床价值(中华医学杂志1996;76:531);在动物模型上证实了高碳酸血症对组织水与脏器功能的影响,提出了“肺性水肿”的概念(中华医学杂志1999;79:628)。

, http://www.100md.com     7、发现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理改变,为临床上发现、诊断这类病例和使用抗凝、溶栓剂提供了形态学基础和理论依据,提示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概念(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23)。

    8、创制了具有气道动态萎陷特性的肺模型,为呼吸生理学,特别是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Crit Care Med 1996;24:1261)。

    9、以确切的实验证据提出了大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2/3的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即可以引起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升高的有悖于传统观点的结论,对于临床上合理应用外源性呼气末正压具有指导意义(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5;151(4):A327)。

    10、系统地观察、对比、分析了四类六种药物,吸入一氧化氮和应用机械通气对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降压作用特点,提出了各自的临床适用指征,为临床COPD性肺动脉高压提示了系统的治疗方案(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学术刊物)。
, 百拇医药
    11、揭示了COPD所致肺间质纤维化为主要伴行于各级支气管周围的、以Ⅲ型胶原纤维为主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提出了肺间质纤维化在引起COPD后期气道不可逆狭窄中的重要作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22(1):30-32)。

    12、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比例辅助通气、气管内吹气等多种新型呼吸支持技术的方法学并应用于临床,提高了国内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水平(含4篇论文,分载于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

    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中提出了“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并创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的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使抢救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0;23:212)。

    四、获科技进步奖及专利情况:

    1、慢性肺心病不同发病阶段的右心功能及其演变
, http://www.100md.com
    (199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慢性肺心病不同发病阶段的氧动力学状况及其演变

    (199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效应

    (1994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4、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病理研究

    (1996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5、慢阻肺所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199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 http://www.100md.com
    6、 II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对组织水与脏器影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7、COPD 所致II型呼吸衰竭病理生理学与治疗方法的系统研究

    (1999年初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8、另获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五、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目前正在承担COPD、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方面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卫生部基金课题、北京市新星计划课题、国家人事部优秀留学归国人员重点资助项目、北京市医学重点学科项目等研究课题十余项,共获科研资金约300余万元。

    六、国际合作项目:
, http://www.100md.com
    1、1994年开始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就细胞氧合问题进行合作研究;

    2、1995年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就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问题进行合 作研究;

    3、1997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就呼吸睡眠障碍进行合作研究;

    4、1997年开始与美国Respironic 公司就比例辅助通气开展合作研

    究;

    5、与英国Zenica公司合作研究项目(1998-2000年):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6、1999年开始与Vistalink 公司就远程医学系统进行合作研究;

    7、2000年1月开始,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研究项目:COPD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 百拇医药
    七、荣誉称号及奖励:

    1、1991年首批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2、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3、1992年获北京市“五四”奖章。

    4、1993年首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5、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6、1994年首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7、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百千层次;

    8、1998年获卫生部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学一等奖;

, 百拇医药     9、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八、主要学术团体任职:

    1、中国青年科协副会长;

    2、中华医学会理事;

    3、北京医学会理事;

    4、北京医师协会理事

    5、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6、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7、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8、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9、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审组成员;
, 百拇医药
    10、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

    11、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编委;

    12、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委;

    13、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14、中国新药导刊编委;

    15、中华误诊学杂志编委;

    16、美国胸科学会(ATS)会员;

    17、美国危重症医学会(SCCM)会员;

    18、国际抗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IUATLD)国际会员;

    19、北京地区肺心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副组长;
, 百拇医药
    20、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21、北京市劳动力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22、中国医学基金会国际医学互联网络委员会常务理事;

    23、国际医学互联网络委员会呼吸疾病会诊中心主任;

    24、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主席;

    25、世界卫生组织(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副主任。

    26、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专家组成员;

    27、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常务理事;

    28、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

    29、北京医学杂志常务编委

    九、主要社会团体任职;

    1、全国青联常委, 全国青联卫生界别委员会主任;

    2、北京市青联常委,卫生组组长;

    3、欧美同学会会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