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3
论竞争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一、引言

    竞争行为是一个人的本能行为。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体现了一种与他人的竞争性。学业上、事业上、与人交往等,都难免“竞争”二字.竞争又是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古有之,政治、经济、科技。人才竟争等。可谓无处不在。竞争会产生竞争心理,它是个体、群体为J自己方面的正当利益、要求和需要同他人、他群体争胜的行为特征或心理倾向,是由利益归属矛盾引起的一种个体心理或群体心理现象。在不;司的条件下,竞争心理产生的正负效应不同,一方面,在有效的竞争条件下,竞争为个人、社会的发展提供厂成功的机遇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的积极性,体现了人性自我实现的需要;另一方面,竞争与风险俱存,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也会导致有人失败,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处理不好,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可见,竞争既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也会带来消极的心理影响、现代社会条件卜,竞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它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变得直接、普遍。如何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竞争心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尝试对几种竞争心理产生的条件及其特证作一探讨。
, 百拇医药
    二、几种竞争心理产生的条件及其特征

    (一)积极竞争心理产生的条件及其特征

    1、对差异的正确认识以及合理的比较是产生积极竞争心理的前提条件。

    竞争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中按一定条件进行比较、评估的一种状态。

    一方面,差异是比较的客观前提人总是存有差异的,包括自然差异;社会差异、个体差异二个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系统的有序结构是以各构成元素的差异为前提,有差异。才有秩序可言,把各元素之间团有的差异和优劣充分暴露出来,使它们各得其所,形成优胜劣败的格局,用竞争激发各元素和分系统的创造精神从而加快社会的新陈代谢。所以,承认这种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才能对竞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由这种差异所造成的心理失衡后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使人的心理重新趋于平衡。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对差异的合理比较有助于积极竞争心理的产生。有差异就会有比较。、人的差异是存在的,而人的需要和动机又是共同的,在追求共同的需要、动机过程中,差异就会导致比较心理,并相应地产生一种心理位差。这种心理位差会给人带来矛盾、压力,这种矛盾、压力在一定条件下是动力的源泉、从心理学上说,竞争意昧着自尊、自信,迫使你的追求变成一种社会存在,逼着你去实现它,这其中就体现了J种由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是基于对比较的合理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竞争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公平感产生完全不是或主要不是取决于最终结果点的平均,而是一种比较的结果。这种比较主要是“投入”(付出的劳动和贡献)与“产出”(获得的报酬与承认)之比。然而,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习惯于比高不比低,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人报酬之丰比己报酬之寡的,这就不利于竞争的正常开展,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破坏力以及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等。

    2、对竞争形式、现则的合理安排是积极竞争心理产生的保障条件。

    心理学认为,竞争是以内驱力为前提,激发内驱力做功.把一个人最微弱的潜力焕发出来。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同样表明,井不是所有的内驱力都会促进一项了作的进行,相反,有些工作还会因内驱力水平的增加而受到妨碍。究其原因.对竞争形式的不同安排造成了以上两种不同的竟争结果。有关研究显示,组织不同形式的竞赛,有组织的竞赛比无组织的竞赛好,有观众的竞赛比无观众的竟赛好,有奖励的竟赛比无奖励的竞赛好,团体竞争比个体之间的竞争好,简单的作业竟争比复杂的作业效果好等等。
, http://www.100md.com
    同时,竟争规则的合理安排对积极心理的产生同样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竟争要有序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套明确和严格的竟争规则,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在法律规范下进行竞争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保障人们积极竞争心理的有效途径。。人差异是存在的,但明确、合理的竟争规则能防止出现不公平的“黑箱”操作现象,从而保障了人们在公平的规则下进行竞争的满足感,有利于激发竞争机制对人们身心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

    那么,积极的竞争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形式又是如何的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效的竟争条件下,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1)机体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在竞争时,由于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情绪体验,刺激着肾上腺体,分泌激素,血糖升高,从而使全身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使人的体力变得更加充

    沛,精力变得更加旺盛。
, http://www.100md.com
    (2)加强了动机力量。在竞争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对所从事的活动发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优胜的信念也更加坚强。

    (3)提高了思维活动的效。在竞争条件下,人们受到奋斗目标的鼓舞,获得优胜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乃是某一部位大脑皮层神经处于最适宜的优势兴奋状态,从而使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成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紧张和高度的集中。这有助于提高人们认识活动的独立性与创造性。

    (二)消极的竞争心理产生的条件及其特征

    1、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对竞争心理的消极极影响。

    毋容置疑,科技文明的进步极大地变革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冲击了农业社会墨守陈规、抱残守缺的保守性,增强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然而,正如马克思在130多年前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文明的发展亦如此,它同过去的产业革命一样,也包含着自己的“反面”: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技术的进步而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就用“单向度”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一方面,高科技导致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计时从年、季、小时到分、秒、微秒,对于开放型社会中的人们来说,没完没了地为了生活的竞争活动,使人的肌肉和精神紧张到了极限;另一方面,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减少了,人际关系少了以往的温情,这时处在竞争社会里的人在心理上同样有消极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传统意识观念对人们竞争心理的消极影

    响。

    以儒道为主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平均特色非常明显。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均无贫”、“老安为怀”,到道家的‘小国富民”,墨家的“尚国”,孟子的仁政和井田制,农家的“君民并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大同思想既反映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成领域里,也潜移默化进具体现实生活的民众意识观念里。由此养成了中国人安分守己、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观念,这种具有很浓的保守、中庸色彩的传统文化特征所导致的“忌才妒能”、“固步自封”、“左右看齐”等观念与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竞争观念格格不人,并产生了强烈的冲撞,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人际关系。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是“和和”二字,“枪打出头鸟”,“你有我有,我没有的你也不能有”,这种传统的人际关系模式与竞争社会所要求建立的新型人际关系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和冲突。竞争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有才能、敢冒尖、有拼劲的人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得习惯于均平思想的人产生心理失衡,嫉妒、不安、疑虑、沮丧,甚至对胜利者产生报复的恶意,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现代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
, 百拇医药
    3、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不正当竞争对人们的竞争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不正当竞争的表现有多种多样,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权力寻租”现象。

    所谓“权力寻租”是政府的一种以权谋私行为,它是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它反映了我国在社会组织功能的分配机制方面尚有其不完善之处,社会整合度还不够,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尚未消除。

    而这种利用权力参与市场竞争的做法必然会破坏市场平等竞争原则。它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消极的,最大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公正。如果说收入分配问题背后潜伏着的是机会不均等,那么不正当竞争则是直接显现着机会不均等。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怨言,由此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一是消极的抵抗,不再积极参与竞争,甚至回复原有的保守,二是人们同样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为自己谋利,造成不正当竞争的恶性循环。不正当竞争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同样是巨大的,它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任。
, 百拇医药
    消极的竞争心理有以下特征:

    (1)高期望值与愿望不能如期实现所带来的心理挫折感。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它提供给人们的希望与痛苦并存,绝望与机遇并存等等的选择。这就难免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期望也会有失望,而这必然会给现代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由此导致悲观、烦恼、焦虑、抑郁等种种消极情绪。严重的消极情绪使人心理失衡,从而导致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失调。

    (2)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强度的加大所产生的浮躁感、焦虑感,浮躁、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就个人情绪而言,竞争条件下的人们容易情绪激动、紧张,精神负担过重,甚至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人们对生活目标、工作机会的选择多样化,由此也会带来内心的冲突,产生无所适从的浮躁、焦虑。

    (3)人际关系的淡漠、不协调带来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竞争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对立、冲突和不信任,不正当竞争(包括恶性竞争)更冲淡了人与人之间所存有的美好情感,甚至带来妒忌、不安。疑虑和恶意,恶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建立的新型人际关系。
, http://www.100md.com
    以上种种,无不体现了竞争条件下人们心理上的不适应感,由此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偏差、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等发病率的加剧。

    三、对竞争心理的引导方法

    竟争必须有序,才能保障参与竞争的人们有一种公正感,这有利于增大人们心理上的满足感和保护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如何引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竞争心理具有现实的意义。

    l、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规范地进行竞争。

    首先,竞争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竞争心理以“利益”为驱动力,而利益的相争有两类:毁灭性的和建设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应以双方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为目的,性质应是建设性的,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才能营造正常的社会竟争心理。其次,竞争要有规范。公平性竞争心理是在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法制的前提下以自己的优势取胜的心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在法律规范下的竞争经济,因此参与竞争必须遵守法律,参与职业竞争也必须遵守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须制定明确、合理的竟争规则,防止出现不公平的“黑箱”操作现象,从而保障了人们在公平的规则下进行竞争的满足感,有利于激发竞争机制对人们身心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人们获得事业的成功。
, http://www.100md.com
    2、帮助人们提高自身宋养.积极投身到现代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竞争的能力。

    一方面要树立新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就业凭竞争,岗靠技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压力转化为个人奋斗的动力;另一方面,要树立风险意识,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差异,这就需要人们对自身有个正确的定位,从而确定适合自身能力的目标,这也有助于人们在竞争中获胜。

    3、引导人们保持心理平衡。

    对于人们的心理失衡,就采用疏导方法。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必然无可避免地使某些人产生心态失衡,而社会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时而就的事,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人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尊重人,维护人格自尊、鼓励团体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帮助人们增强自立意识,这些,都能有效地矫正人们的心理失衡和保障心理平衡,从而勇敢地投入到社会的竞争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