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更多名方
编号:116566
话说中医名方温胆汤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温胆汤虽系时方,实源于伤寒小半夏汤之加味。后世治痰多奉此方为先。跟师有日,深悉此方应证之多,凡心肝脾肺肾尽囊于内,总以化解痰气为根本。当今许多杂病往往从谈论治,以此方加减而愈。奈何今世痰病独多?思而再三,若有所得。

    古人认为,作为一个医生,不能只就病看病。上要观天,下要察地,中要分析人事。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疾病发病就有不同的特点。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那么时代进入跨世纪的当代,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怎样从中医学角度认识现代社会疾病的大面貌,大趋势呢?

    先谈“天”。今日之“天”已非古时之“天”。工业文明的发展,数以千亿吨的烟尘废气涌入大气层,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了正常的大气环流,加上过渡的森林开垦,造成气候异常,灾害频繁。从中医来看,清阳为天,但如今浊热壅滞,苍天之气不清不净,加之贼风数起,故肺气先病,失其清肃,久而不解则痰浊壅肺之病多矣。浊害清空,头目诸窍壅塞,诸如鼻炎,咽炎,头痛之病蜂起。一言蔽之:清阳不清。
, http://www.100md.com
    再谈“地”。今日之“地”亦非古时之“地”。在城市,高楼林立,厂方棋布,工业废水横倾江河。人们所住所行皆为金石器物,所食所衣皆不离化工原料。在乡村,采伐过度,土壤板化,水土流失。从五行而言,火、金、土独旺,而水木不足,清秀不济,而浊滞有余。人处天地气交,大地如生身慈母,滋育万物,而今,金石与污浊渗溢遍地,在人而言,脾气先失健运之机,气机先滞,有不病痰湿乎?一言以蔽之,浊阴不运。

    再谈人事。从饮食上说,当今食物多依化肥提高产量,但化肥并非有生生之机,虽能充形,不能育精,只能助瘀生痰。且当今饮食之中多夹杂含有各种化学物质,扰乱脾胃冲和之气,久则使气机不和,多有痰湿之患。另外,现代之西药多寒凉抑遏之品,非但伤正气,且多使邪气闭陷难出,以痰相结则更纠缠难解。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过度,运化不及,又为痰湿开启源路。再者,脑力劳动的增加,使思虑耗血,夺伤脾之母气,益助痰生。

    综观三者,无不与痰湿关系密切。故论当今时病,首重一个“痰”字。临床上许多病症都可与痰相联系。痰滞中焦则为脘闷呕吐,痰湿阻肺则为咳嗽肺胀,痰结胸中则为胸痹,流于经脉则为肩凝、诸痹痛不仁,上泛清空则为头眩耳鸣、咽喉不利,等等。
, 百拇医药
    《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是温化痰饮的代表方,“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亦为治痰饮的基本原则。那么,为什么温胆汤之运用较苓桂术甘汤毫不逊色呢?我看从方名可以理解。苓桂术甘汤所治之痰,其根在脾;温胆汤所治之痰,其根在胆与胃。胃容水谷,清浊混居。惟得胆气升发,清阳一升,津液输于脾,浊阴即降。对后天而言,此可谓至关重要之环节。故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之说。否则六腑不通,岌岌危矣。故浊邪壅于中焦,以半夏竹茹之类化解痰热,方使胆气得通,即无内扰神明之患。所以名“温”者,五行之中,木体以温为常。胆之实证,多有火热之患,胆气调则复归于温和之气。

    温胆汤虽为治痰要剂,但并非见舌苔黄厚腻即可乱投。温胆乃为走泄之法,痰尚未内结,故舌苔虽厚,粒粗而根浮,外观老而不嫩,浊而不鲜。若苔细而滑,则势当从湿病论治。又因胆与心气相通,胃气不通则上扰神明,多有烦躁难寐等症,这两点是最重要辨证要点。此外,痰证因多与郁证、表证、热证相兼,常合柴胡、黄连等两两清解,亦为常法。,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祛痰剂 > 燥湿化痰 > 温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