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临床护理 > 儿科护理
编号:12509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冬春节发病与流行,临床上可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出现呼吸道炎症,部分病人由于致病菌入血,形成败血症,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或进一步侵犯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其中学龄前儿童发病占多数。

    1、病因

    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式氏阴性菌,肾形,成对排列。此菌具有活动性自溶酶,菌体自溶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病原菌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弱,低于37℃或高于50℃及干燥环境中均不能生存。传染源为已患病者及带菌者,病原菌存在于鼻咽部,通过鼻咽分泌物及飞沫进入传播。

    2、临床表现

    病原菌入侵后,潜伏期1-7天,一般2-4天,根据病情的轻重不同,分为3型。
, 百拇医药
    (1)普通型:感染后本病的发展可分为3期,即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

    ①上呼吸道感染期。有轻度发热、咽喉疼痛,鼻咽粘膜炎症充血。多数患儿病情即中止于此期,尤其是病初就接受治疗者。

    ②败血症期。一般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幼小患儿可伴惊厥、头痛、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脸色苍白。数小时后出现出血点,这种出血点用手按压不褪色,形态多为星状,大小不等,可小如针尖样,大者直径可至1-2cm,危重患儿可迅速出现瘀斑,且可融合成片。出血点分布不均,可散在各处,但以肩、肘、臀部等易受压处多见。粘膜,如口腔,眼结膜等处也可出现。70%患者可见出血点,这是本病的特点。

    ③脑膜炎期。病原菌侵犯脑膜,则出现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如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或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在全病程中,病人的呼吸节律规则,血压及循环状态基本正常,神志清楚。
, 百拇医药
    (2)暴发型: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此型可分为3型。

    ①休克型(循环衰竭型)。休克多发生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病情进展迅速。休克是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患儿表现高热(有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精神极度萎糜,可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面色苍灰、四肢厥冷、皮肤发花、口周及指、趾端紫绀,脉搏细弱而速,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瘀点或瘀斑迅速增多、扩大或融合成片,甚至发生大片坏死。

    ②脑膜脑炎型(脑水肿型)。患儿具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躁动不安、反复惊厥、神志不清以至昏迷。血压明显升高,脉压差增大、脉搏增快或减慢,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瞳孔忽大忽小或双侧不等大,肌张力增高,并出现呼吸节律及速率不整,可因颅内压极度升高而发生脑疝;瞳孔完全散大,眼球固定,呼吸骤停,如抢救不及时,心跳也随之停止。

    ③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 百拇医药
    (3)慢性型:由于抗菌药物的早期应用,目前此型已很少见。又可分为2型:

    ①慢性败血症型。表现为长时间的败血症而未累及脑膜。主要表现不规则发热、瘀斑、关节痛、脾肿大、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血培养可为阴性。若无适当治疗常拖延数周或数月,最后发生脑膜炎或其它并发症。

    ②慢性颅底脑膜炎型。多由于急性期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急性感染征象已减轻,但颅压增高征显著,且多伴脑室积液。常有四肢强直、角弓反张等现象。脑脊液虽较清亮,但细胞数仍可增加,蛋白也增高,培养仍阳性。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常有后遗症。

    (4)并发症与后遗症:自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并发症与后遗症已大为减少。约10%左右的病人于发病第2-3天出现唇周或其他部位的单纯疱疹。后期出现的关节炎,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如发病后,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可出现视神经炎、硬膜下积液、脑积水、智力障碍及各种神经瘫痪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后遗症。
, 百拇医药
    3、诊断

    在流脑流行季节,当患儿有典型症状及典型的瘀点存在时,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瘀点或脑脊液涂片找到致病菌,血或脑脊液培养阳性,或免疫血清学检查阳性,均有助于确定诊断。

    4、治疗与护理

    (1)普通型治疗:

    ①首选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嘧啶每日75mg/kg,加上复方新诺明每日75mg/kg或磺胺嘧啶每日100mg/kg,加上复方新诺明每日50mg/kg,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显著减少了磺胺药物的副作用。疗程以病情而定,原则上是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再用药2天停药,约需5-7天。

    ②青霉素对脑膜炎双球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小儿剂量为每日15-20万u/kg,分次静脉快速滴入,间隔4-6小时1次,疗程一般5-7天。
, http://www.100md.com
    ③氯霉素到达脑脊液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青霉素、磺胺药过敏或耐药者可用氯霉素。口服量为每日60-80mg/kg,分3-4次服用,若采用注射方法,则剂量为每日40-50mg/kg,肌注或静点。疗程3-5天,最长不超过7天,注意粒细胞下降等副作用。

    (2)暴发型的治疗;

    ①休克型应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和氯霉素,磺胺药必须待循环情况好转,有尿后才能使用。在积极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迅速纠正休克。休克型患者多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存在,因此有人主张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应用肝素的指征为:(a)经综合治疗1-2小时仍有新瘀点出现或原有瘀点融合成瘀斑继续扩大者;(b)休克难以纠正或继续恶化者。首次剂量为每次100-125u/kg,溶于5-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继而以上述剂量溶于40-60ml溶液中,在4小时内缓慢滴入,以后每4-6小时用药1次,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 http://www.100md.com     ②脑膜脑炎型在积极应用磺胺药和抗生素控制病变发展的同时,利用脱水剂、利尿剂及应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颅内压降低。常用的脱水剂为甘露醇。常用的利尿剂为速尿、利尿酸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脑水肿,常有地赛米松和氢化可的松。

    ③混合型应根据患儿当时主要矛盾,如休克明显,应尽快补充血容量,同时进行脱水疗法。如颅内压增高症状突出,主要用脱水疗法,兼顾休克。如二者都较重时,则需补液同时给予脱水疗法。

    (3)一般护理:

    ①要求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发病后7天。

    ②要求患儿平卧,适当抬高头部,以减轻头痛。

    ③给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高热、呕吐频繁者可静脉输入足量液体,昏迷者采取鼻饲进食。
, 百拇医药
    (4)特殊护理:

    ①瘀点、瘀斑护理要求保持皮肤清洁,尽量避免局部受压,防止瘀斑感染,瘀斑破溃时按无菌操作进行清洗换药,多处破溃时须使用消毒的衣裤、尿布,预防继发感染。

    ②保持静脉输液畅通,按医嘱要求准确、准时加入各种药液,使用青霉素时应溶化后立即快速滴入,保证药效。使用脱水剂必须30分钟内注入,以加大血液与脑组织的渗透压,使脑细胞和脑脊液中的大量水分进入血液,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用药后随时注意膀胱充盈情况,及时协助排尿,以免患儿躁动。

    ③协助腰椎穿刺,穿刺毕,去枕平卧2小时。

    ④使用药物应注意,应用磺胺药物时需给患儿多饮水,以利药物排泄,预防尿中产生磺胺结晶,减少对肾脏的损害。隔日一次留尿常规,观察尿色、尿量,如尿中检出磺胺结晶或血尿应立即停药。使用氯霉素时要注意血象中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防止发生骨髓抑制。
, http://www.100md.com
    ⑤由于脑膜炎双球菌不耐寒,易自溶,因此所做临床检验的各种标本如血、脑脊液培养等需在保暖条件下迅速送往化验室。

    ⑥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瞳孔的变化,肌张力强弱和皮肤出血点的增减及融合,重症患儿不得随意搬动头部,预防脑疝发生。恢复期患儿不应过早、过多活动。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5、预防

    (1)隔离患者,自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

    (2)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预防用药,磺胺嘧啶每日0.1g/kg,分2次口服,连服3天。复方新诺明每日50-75mg/kg,分2次口服,连服3天。并应作医学观察7天。

    (3)流脑流行期间,要搞好环境与个人卫生,居室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流行期间避免儿童到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尽可能不组织大型集会,以减少传播。

    (4)预防接种:6个月-15岁小儿按时接种流脑吸附菌苗,有一定预防效果。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