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临床护理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编号:125274
脑血管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它是神经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与癌症、心血管病同为目前人类三个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二大类。脑血管病的病因很多,其主要病理过程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血液成分及/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缺血性脑血管病

    (1)分类: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指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功能性短暂的障碍。其中分为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②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壁病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③脑栓塞:多在心脏病(近期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发生。是指栓子经血液循环流入而导致脑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 http://www.100md.com
    (2)临床表现: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表现根据缺血灶部位,范围不同。

    A、颈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不完全偏瘫,对侧感觉异常或减退。优势半球受累时,可有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由于病变侧眼动脉缺血而出现同侧单眼一时黑朦。

    B、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眩晕,很少有耳鸣。视力或视野症状为两侧性。可有复视,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言语呐吃,吞咽困难。少数人有跌倒发作,发作时意识清楚,双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但常可立即自行站起。

    ②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症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男性稍多于女性。近1/4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A、前驱症状:头昏、头痛常在睡眠、休息时发作。
, 百拇医药
    B、大多意识清楚,少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多无变化。1-3天内达高峰。

    C、少数完全中风指在6小时内即达高峰,昏迷。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视闭塞部位及梗塞范围而定。

    ③脑栓塞:

    A、突然起病是其特征。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体征达高峰。多数完全性中风。

    B、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较脑出血短。

    C、起病时,可有头痛、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有部分癫痫出现。

    (3)诊断要点: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持续时间短,发作突然。
, http://www.100md.com
    B、症状、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C、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均涉及相同的某协脉供应的脑功能区。

    ②脑血栓形成:

    A、安静状态下起病;1-3天内达高峰;血压正常或稍高;多有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

    B、脑脊液检查正常。

    C、CT检查在24-48小时可见低密度梗塞区

    ③脑栓塞:

    A、典型病例起病急骤,青壮年多。

    B、发现栓子来源。

    C、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 百拇医药
    D、可无昏迷或时间很短,很快恢复。

    E、脑脊液可完全正常。

    F、有心脏病史,血压大多正常。

    G、CT检查于24-48小时即可见低密度梗塞区。

    (4)治疗: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使用血小板聚积抑制剂,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如口服阿斯匹林。

    B、抗凝治疗:同脑血栓的治疗。

    C、中医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经通络为原则。

    ②脑血栓形成:
, 百拇医药
    A、急性期卧床休息。

    B、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者病前平日所有的或者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C、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可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川芎嗪等。

    D、抑制脑水肿:快速静滴20%甘露醇,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E、使用脑代谢活化剂,如细胞色素C、三膦酸腺苷、辅酶A、γ-氨酪酸;或脑保护剂,如维生素E、盐酸氟桂嗪、尼莫地平等。

    ③脑栓塞:

    A、脑部病变的治疗,相似于脑血栓治疗,目的为改善脑循环,减少梗塞的范围。

    B、对引起栓塞的原发病治疗,注意维持心脏功能。
, http://www.100md.com
    (6)护理:

    ①一般护理:

    A、病室要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精神愉快,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欲及各器官功能。

    B、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对胃肠功能低下者注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质量。必要时鼻饲饮食。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C、定时加服饮料,热开水,少饮茶及咖啡。注意训练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甘油栓、番泻叶或灌扬通便。

    D、对尿潴留病人,严格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女病人注意会阴部卫生,每日冲洗一次。

    E、病人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循环差,注意皮肤护理。减少和避免压迫,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每1-2小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酒精按摩,改善循环,防止褥疮发生。
, http://www.100md.com
    F、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G、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以氧气吸入。对意识清楚者,翻身拍背同时鼓励咳痰,可配合超声雾化吸入,预防肺炎发生。

    H、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详细记录,随时准备抢救物品。

    ②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预防肢体挛缩。

    A、上肢:手关节保持轻微背屈,手中可握一手帕;肘关节微屈曲,上肘高于肩部水平,避免关节内收、下垂,可采用夹板或三角巾托起。

    B、下肢:足底垫起,使足背与小腿呈90°角,防止足下垂。预防膝关节伸展性挛缩,将膝关节下放一小枕垫起,使腿微屈,外侧放枕头垫好,以防止下肢外旋。

    C、功能锻炼: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培训病人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如穿脱衣服、系扭扣、洗脸、漱口,自己动手吃饭,会使用各种餐具。
, http://www.100md.com
    鼓励病人调动健侧肢体能动性,辅助瘫侧进行运动。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韧带挛缩,增强健侧肢体灵活性,为今后生活自理做好准备,被动运动包括肢体各个关节,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活动幡度由小变大。注意对痉挛性瘫痪动作宜缓慢,逐渐而且均匀,勿用力过猛,导致肌肉关节损伤;对弛缓性瘫痪切勿过度牵伸松弛的肌肉,可嘱病人配合用力,发出神经冲动、使瘫痪肌肉收缩,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

    D、预防肢体挛缩,进行按摩训练:(a)抚摩:顺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地轻轻抚摩,帮助静脉、淋巴回流;(b)揉捏:根据部位不同,用手指或手掌旋转进行,使肌肉韧带营养改善。按摩前工作人员洗手、剪指甲,用滑石粉涂抹病人按摩处。对痉挛性瘫痪手法轻,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弛缓性瘫痪手法可适当、重,以刺激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时间约每个肢体5-10分钟。每日1次。

    ③偏瘫感觉障碍护理:

    A、防止烫伤,用热水袋保暖温度不可高,加套使用,勤观察。
, http://www.100md.com
    B、防止冻伤,随时注意保暖;如需冰袋降温则需严密注意(包括化学冰袋的使用)。

    C、防锐器伤,患者肢体远离锐器,以防外伤。

    D、防止褥疮:因循环差,感觉障碍,压迫时间过长,肢体压红、肿、破溃,因引要按时翻身护理。

    ④偏瘫病人心理护理:

    A、重视思想工作,解除由瘫痪带来的思想负担,护士要具有良好素质,耐心、细心,热情,举止端庄大方,给病人以战胜疾病的信心。深入了解病人生病前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因素等第一手材料。

    B、疾病急性期严格控制探视,尤其对意识障碍轻或无的患者,减少病人思想波动,以免造成情绪激动,致病情恶化。

    ⑤失语病人的护理与语言锻炼:
, http://www.100md.com
    A、对失语病人,应具有高度同情心,善于辨认患者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注意掌握病人习惯用的手势,服务倍加热情周到。多接触才能多了解,多了解才能做到“工作做到点子上,话说到病人心坎上”。

    B、当病人尚不会发音时,便主动与病人交谈,交谈中,注意其眼神,表情及病人的手势,渐渐地唤起病人练习发音的主观能动性。

    C、语言锻炼方法:

    运动性失语:先训练简单的词,逐渐构成语句,或从最简单、最易理解的语言开始,如练习“数数字”等。

    感觉性失语:要从病人“心想”,根据其表情得知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教病人用简单的语言手势表达,达到使病人能与外界交流感情的目的,对其恢复语言方面树立信心上有好处。

    命名性失语:针对具体物品名称及用途,反复提醒,提问。
, 百拇医药
    ⑥语言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A、训练过程中勿急躁,要尊重病人,不耻笑,循序渐进,讲话要慢,视其理解力,表达力,适应力渐渐增加内容。

    B、注意与病人感情交往,利用拉家常,或根据病人爱好,投其所好地交谈,如养鱼,养花,戏剧及文学等,如此增加病人思维语言的能动性。

    C、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及训练,会有一定的进步。进步对病人本身是个飞跃,此时病人情绪高,喜欢语言练习。但语言的恢复是很慢的,经过2-3周病人出现情绪低落,原来能讲的话也不说了。这时要抓紧思想工作,消除畏难情绪,重新树立信心,做提高毅力的训练。

    2、出血性脑血管病

    (1)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血液病、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或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
, 百拇医药
    (2)临床表现:

    ①脑出血:起病突然,多无预感。常在体力劳动或精神激动下发生。少数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活动不便、口齿不表、血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病人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二便失禁。发病时可有显著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侧瞳孔不等大,眼底有动脉硬化,出血。其他临床症状依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而定。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局限或全身性抽搐,短暂的意识不清或昏迷。少数可有精神症状。体征上最主要的是脑膜刺激征。

    (3)诊断

    ①脑出血:

    A、50岁以上,多数有高血压病史,活动中起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

    B、早期意识障碍,头疼,呕吐,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血压明显升高。
, http://www.100md.com
    C、腰穿示血性脑脊液,压力增高。

    D、CT可见脑内高密度区。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

    A、脑脊液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眼底偶可见到玻璃体下出血。

    B、突然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C、CT检查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象。

    (4)治疗原则:

    ①止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发生脑疝。

    ②当地抢救,不宜搬动,不宜长途运送,以防加重。

    ③绝对卧床休息4-6周。

    ④密切观察病情、血压、脉搏、瞳孔、呼吸的改变。

    ⑤预防及治疗并发症。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