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临床护理 > 皮肤科护理
编号:125296
球菌性皮肤病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
     球菌性皮肤病主要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球菌性皮肤病的发生不仅与细菌的数目和毒力有关,还决定于人体的抵抗力。临床上可分为脓疱疥、毛囊炎、疖、痈及丹毒。

    脓疱疮

    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

    1、病因

    多为金黄色葡萄菌,其次为链球菌,也可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在脓疱疮中分离出的ß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肾小球肾炎。

    2、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寻常型与大疱型两种。
, 百拇医药
    (1)寻常性脓疱疮:多由链球菌感染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病。夏秋季节及高温潮湿气候条件下易发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皮损在暴露部位如颜面、口周、鼻孔附近及四肢为多,也可继发于湿疹或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损最初表现为红色斑点或粟粒至黄豆大的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疱壁易破裂的脓疱,周围绕以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层叠状的灰黄或蜡黄色结痂。脓疱也可相互融合,随脓性分泌的扩散,皮损向四周漫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淋巴管炎,可继发败血症及肾小球肾炎。

    (2)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皮损为散在豌豆至蚕豆大小的大疱,疱液由清变混浊,疱壁薄并由紧张变松驰,脓液常坠积在脓疱下方,呈半月状,破裂后脓液干燥成结痂,痂脱后皮损即愈。本病好发于颜面、躯干及四肢。

    3、诊断

    根据皮损的典型表现可诊断。
, 百拇医药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全身疗法。可根据患者损害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

    ②局部治疗。有脓疱及脓液溢出时,可外用0.1%雷夫奴尔液或其它抗菌收敛药物的溶液湿敷。有痂皮时,外用雷夫奴尔膏、红霉素软膏及新霉素软膏等。

    (2)护理:

    因本病为急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所以应做好床边隔离。医护人员在查房换药时要穿隔离衣,处理完病人要洗手、换衣后才能处理其它病人。所换下的敷料应烧掉或作灭菌处理。被服应高压灭菌后清洗。还要向患者家属讲明发病原因,传染途径,以防传染其它人。患者治愈后,房间应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毛囊炎、疖及疖病
, http://www.100md.com
    由细胞侵犯毛囊引起的毛囊及其毛囊周围的炎症。

    1、病因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糖尿病、肾炎、贫血、维生素缺乏及皮肤瘙痒症患者易患本病。反复发生多数疖时称疖病。疖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并发糖尿病有关。

    2、临床表现

    (1)毛囊炎:初为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自觉痒痛,约1周内可吸收,但容易复发。皮损主要发于头部、四肢、腹部及阴部等处。发于须部者称须疮,且难以治愈。发于项部时,愈后遗留瘢痕疙瘩状硬结称项部硬结性毛囊炎。

    (2)疖:初为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形成硬结,基底有明显炎性浸润,自觉灼痛和压痛,几天后中央形成脓点,发展为坏死性脓栓,脓栓脱去后,排除血性脓液,逐渐消肿愈合。本病好发于颜面、头部、臀部。病重者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甚至可引起败血症。发生在鼻翼两侧和上唇的疖肿,严禁挤压,避免引起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疖通常单发,如反复发生多数疖肿,经久不愈者,称疖病。

    3、诊断

    毛囊炎为浅在毛囊性小脓疱,炎症轻、中心无脓栓。疖为炎性浸润较深的结节,侵犯毛囊及毛囊周围,有明显疼痛。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全身疗法。根据病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敏感抗生素,病情顽固,反复发作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②局部疗法。毛囊炎可外涂2.5%碘酊。疖应早期促进吸收,早期可用热敷或20~30%鱼石脂软膏,如化脓,应切开引流,切忌捏挤和早期切开。

    (2)护理:

    ①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剪指甲,避免皮肤破损。
, 百拇医药
    ②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防止搔抓。

    ③避免或减少局部磨擦及压迫。换药时可用胶布将敷料固定,以防摩擦刺激。

    ④对发生于鼻与口周的毛囊炎应嘱病人不要挤压,以免细菌沿血流进入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

    ⑤换下的敷料应灭菌处理。

    丹毒

    1、病因

    丹毒是由ß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致病菌由微细的皮肤或粘膜的破伤侵入皮肤引起组织发炎、或通过血行感染,也可由污染的器械、敷料等间接传染。颜面丹毒系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引起。足癣和下肢外伤可引起下肢丹毒。

    2、临床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寒战、发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并向周围扩大,有时皮损表面可出现大小水疱,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皮损多发于额面及小腿,婴幼儿多见于腹部。如在一个部位反复发病时,称复发性丹毒。

    3、诊断

    根据多发于颜面及小腿的局限性水肿性鲜红色斑,扩大较快、压痛,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易于诊断。

    4、治疗及护理

    (1)治疗:

    ①内用疗法。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加强支持疗法。

    ②外用疗法。局部外用10%鱼石脂软膏。有大疱时,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出疱液,用0.1%雷夫奴尔液湿敷。

    (2)护理:

    ①高烧患者执行发烧护理常规,每隔4小时测体温、呼吸、脉搏1次。如体温超过39℃时,应物理降温。

    ②应该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病在下肢时,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45℃角。头面部丹毒患者取半卧位。

    ③水疱性皮损,感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感染。

    ④外敷鱼石脂软膏时,应将软膏先涂于无菌纱布上,然后再贴于皮损处,以防擦伤皮肤。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