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急诊
编号:129427
急诊市场上演科技大战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7日 搜狐
     一架法国“蜂鸟”直升机,静静地停放在北京昌平定陵机场的机库里。据介绍,这架玫瑰红色的直升机,只要在有篮球场那么大的地方,就可以降落起飞,而且是在土地和草坪绿地上都可以,4位轮流值班的飞行员都是从空军退役的,每人都飞行过1000小时以上,能够保证安全。这是北京120急救中心与北京首都通用航空公司配合,共同开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空中救护,今后北京不再只是有救护车,天上还会飞着救护飞机。据了解,空中急救的程序是,当“120”接到呼救电话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启用空中救援。同时,“120”的救护车将奔赴三环外的指定地点等候。急救直升机的收费标准还在测算当中,但至少是100元一分钟。

    ■各医院纷纷引入高科技抢占急救市场

    北京已经有两家急救中心,再加上各医院的急诊科,120为什么要开展空中救护呢?北京急救中心的赵永春主任向记者介绍: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单一的平面急救方式已不能适应需要。作为急救中心,应该为市民和外宾提供全方位的急救服务,为病人争取抢救时间。但过去有人在边远山区遇险或是需要紧急转运时,他们常请军队帮忙开展空中救援,但通过的环节多,会耽误一些时间。现在北京急救中心与北京首都通用航空公司合作,120则可以直接调用飞机。据记者从北京首都通用航空公司了解到,目前他们为急救准备有两种机型,一种是运送医务人员到现场急救,另一种就是运送伤员的“蜂鸟”,每小时可飞行210公里。
, http://www.100md.com
    在120推出空中急救之前,北京的另一家急救中心,北京红十字急诊抢救中心就给60多辆设备先进的救护车全部装上了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记者在该中心主控室发现,调度人员可以通过大屏幕的北京电子地图,清楚地看到呼救位置和救护车位置、速度,并通过对讲机进行指挥。中心同时与全市18家大医院签订了合同,成立了999医疗协作集团,全方位为首都市民服务。999向社会承诺接到求救电话后2分钟之内出车;需要手术的病人被送到中心后,包括抢救、检查、诊断在内一小时“刀碰皮”;所有收费标准与120一样;中心的大夫和司机无偿承担抬病人的工作,家属不用再另请担架工。

    除了像999和120这样专门从事急救的医院以外,北京医院急诊科在经过90余万美元的精良“武装”之后,也可以迎接患者了。与此同时,北京中医医院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改建自己的急诊科。记者在北京医院急诊科的新添设备清单上看到,有22.8万美元一辆的救护车、23万美元一套的急诊科计算机管理硬件和每套16.3万美元的监护系统。据该科负责人称,每到双休日医院对外服务的只有急诊科,扩大急诊科就等于增加了医院接纳患者的能力,就等于扩大了自己在急救市场的“地盘”。
, http://www.100md.com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一些医院也拥有自己的急救中心,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急救电话、急救传呼广告满眼都是,各家医院都想在急救这块“肥厚”的“蛋糕”上分上一块,至少来说应该占领自己医院周围的这块市场。

    ■医院不必都要买飞机,急救费用应由保险出

    SOS中国地区常务董事张嶷介绍,空中救护在国外已经普遍,每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急救飞机就会前去救助,但急救飞机并不是只有急救中心才有,还包括警察的巡逻机,商业公司飞机等。前不久的SOS跨国飞行紧急救援31岁的中国河北小伙子,使国人第一次领略了空中救护的优势,亲眼目睹了空中救护车的风采。

    张嶷告诉记者,SOS救援中心一贯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比如病人需要做CT检查,中心就把病人介绍到其他医院,因为各大医院像CT等大型设备已经过于集中,中心决不会自己引进一台CT,造成医疗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急救飞机也是这样,当中心需要时,可以利用120或者是空军的飞机,没有必要一家急救中心配备一架飞机,这样会增加病人的负担。
, http://www.100md.com
    记者由此想到另一个问题,SOS援救费用动辄几万、几十万美金,就连120的空中救护每分钟也要100元,这么一大笔的费用,个人何以担当呢?

    这笔钱是由保险公司及其病人家属共同承担的,保险公司承担的当然是数额的大头。张嶷向记者介绍,在国外,个人保险的持有率为100%,对于出国者来说,为出国买保险达到了95%以上。美国人邀请中国人出国访问、旅游前总是为其买足各项保险。而在中国,这两年寿险、财险、健康保险的购买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很低,未买保险者,一旦发生意外,想救治,往往就会为钱所困。中心在中国的紧急救援服务已进行了12年,从1998年起,随着国内紧急救援事业和保险事业的发展,他们已将紧急救援这一服务模式推向中国人。

    ■急救背后的经济效益使得市场群雄并起

    一家医院的主任告诉记者,各大医院扩充急救设备,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急救背后的巨大利润,相对于普通就诊来讲,急救往往要做大量的检查,花费也相对比较高,众多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不愿失去急救这一块市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急救服务,一时间急救市场群雄并起,竞争激烈。很多急救工作由最初急救中心一家承担,迅速扩展到各个综合性医院,甚至专科医院、企业医院、军队医院等等,都想在有限的病源中争取更多份额,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 http://www.100md.com
    北京急诊抢救中心副主任李立兵面对各家医院都在抢占急救市场时认为,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急救医疗市场必须有章有法,加强管理。竞争要有竞争规则,要有序合理地开展。制定我国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评定标准是规范管理的当务之急。任何从事院外急救的医疗机构、乃至从业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质,要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应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来划分急救中心(站)的等级标准,并根据不同级别和实际情况制定装备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标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张教授告诉记者,医院的急救行为已经演变成市场行为,目前,我国的急救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完成。病人需要迅速、优质的急救服务,而120、999正是这种服务的提供者。在他们提供的有偿服务中,会因收费、服务的差别而给病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便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竞争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病人可以得到更加优质和满意的服务,医院在获得这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双方的竞争可以使急救市场的价格和服务都达到均衡配置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实现双方“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是非常有益的。

    (北京青年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