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实用心理学 > 心学大观
编号:129771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9日 搜狐
      ISBN号:7100015332

    著 者:[美]拉.莫阿卡宁

    出版商:商务印书馆

    书价:¥7.80

    内容介绍

    本书是“商务新知译丛”之一种。莫阿卡宁认为藏传佛教实际是一种心理和伦理体系,是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始终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置身生活之中。产生于截然不同的传统土壤的荣格心理学却与藏传佛教有某种深刻、重要的契合之处。本书探讨了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架构起东西方哲学与精神传统、心理学与伦理体系之间的桥梁。

    目录

    1.前言

    2.佛教:藏传佛教/密宗佛教--金刚乘

    3.卡尔.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自性/个性化/炼金术/共时性

    4.荣格心理学方法与西藏佛教秘法:灵魂的治疗/从痛苦中解脱/精神之友和分析者

    5.原型象征--密宗与荣格:《西藏度亡经》/曼荼罗

    6.密宗佛教与荣格:联系、相似、差异:导言/意识与无意识/精神转化/对立面的统一/中道与中观学派:自我和非自我/痛苦与解除痛苦的方法/上帝的救赎/荣格对东方传统的看法/危险性/伦理问题

    7.结论

    词汇

    参考书目

    精彩片断

    p116 6.密宗佛教与荣格:联系、相似、差异

    精神转化

    荣格心理学和藏传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获得精神转化。荣格把它称之为自我实现、完整性;西藏佛教则把它称为佛性,为了众生而彻悟。按照藏传佛教的观点,众生皆可成佛,获得至高的精神转化。佛教徒和荣格都认为:这种追求光明、追求更高意识的冲动,无处不在。正如荣格所说:

    从最初开始,在灵魂深处一直存在着寻求光明的愿望和摆脱原始蒙昧……摆脱精神的原始黑夜的不可遏制的冲动……这种冲动,经过数万年后,到今天依然如此。渴求光明就是渴求意识。

    对于佛教徒来说,存在着一种趋向佛性的压力,这种佛性是人的本性的精髓;对于荣格来说,它是一种趋向完整性的冲动。在这两种情况中,都需要经过漫长的、对荣格来说是无尽的旅程。此旅程对每一个体来说都是独特的,只能在心灵中完成。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心是具有无限权力的君王。正如能点石成金的炼金术士一样,心灵也能把一切事件转化为超验的智慧,把它作为获得彻悟的工具。这股庄严的力量不在别处,就存在于我们心中。但是要认识它,我们还需要意识的钥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