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实用心理学 > 心学大观
编号:130025
“哲学天才”的陨落(1)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2日 搜狐
     他具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天才”该具有的许多特点:思想尖锐,生活不拘小节,远离世俗虚伪,常常自命不凡。但却因为深受神经症的顽固困扰,他远离人群,自我封闭,拒绝了自我实现的努力。他成了一只“笼中金狮”。

    他是一个怪异的人,虽然不乏天才的成分,却无半点可取之处。我们讨论他,是为使他人免蹈覆辙。

    理想中的天才

    凡人们用所谓的艺术刻意地炫耀出其想象中的不平凡,来证明自己的伟大,来驱赶平庸的寂寞。神经症患者中有许多人天生就是奇特的。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常人没法感知的东西,并且常常与“天才”结缘。有些人曾经是天才的艺术家,后来又患了神经症。有些却在治愈了心理疾病之后,成了棋高一着的“超人”。所有的神经症患者虽然起因不同,种类各异,症状有别,但是他们却有一个非常一致的特点:过分细致地疏理揣摩自己的内心思绪,而忘却了心灵居住的外部大干世界。他们沉迷在个人精细的、有限的体验中,犹如桃花源中人,与世事相违。
, 百拇医药
    我见过不少自命不凡者,却没有一个如胡君走得那么远的。他出言不逊,简直令人忍俊不禁。他是一所大学里的年轻的哲学教师,曾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哲学系,并得了硕士学位。据他所说,他是看见路边接着的咨询中心的牌子,推门进来想要辩论一番的。他给出的第一个讨论题目是:你凭什么判断他人正常与不正常?又凭什么证明你自己是正确的?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你又如何测定他人从哪一刻起产生了心理障碍?……

    他说自己是专攻哲学的,哲学讲究并重视绘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性质,便是功底所在。在他所教授的全班学生中间,没有一个人提出了重要的本质的问题,反而是邻居的一位十龄女童提出了一个有水准的哲学问题:为什么用“我”这个特定的词表达了我的概念,而不是用“猪”或“狗”这些词来表达。他说,这是多么深刻的关于内涵与符号的哲学研讨命题。

    他确实使人有天才的联想,说话玄虚、深奥、逻辑性强、思辩性强、信息量广。我非常愿意与这样的人讨论问题,并常可得到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他们惊世骇俗的宏论,令人拍案叫绝,大感痛快,一扫混混沌沌的迷雾,使人眼目清亮。但是他们却为此付出了代价:因为他们身上确实存有天才的灵感,使他们无法与现实世界交流。他们仿佛只知道自己是有着双翼的天才意识的化身,自由自在地凌空飞翔,却忘记了这意识是依存于笨重的躯体与四肢的。何况这身躯耍用食物来喂养,而食物却要靠劳作来获得。
, 百拇医药
    他们躲在“天才”的名分下,任自己日渐异化,远离尘世。有人曾如此区别神经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后者指精神错乱者):神经症患者是替罪羔羊,过分地承担着责任,承受着过分的痛苦;精神错乱者是快乐的人,把痛苦留给别人,却自得其乐。而这些具有天才情结的人们,却像抹多了黄油的面包干,僵成一片,扼杀了自己的痛苦感觉,只剩下一个机械的念头:“我是天才,理当被世人不解”。凭心而论,他们确实常常会冒出不平凡的念头。当胡君看见桌上我写的小文,便不屑一顾地说道:“我饿死不干这欺世盗名之事。有谁看见过真正的大师著书作文?外国的苏格拉底,中国的孔子,不都是弟子为之作传、后人为之作评?”

    谁能说他言之无理呢?他的幽默令人会心地微笑,但我却不会因此而搁下笔来,因为我是一个凡人,从未做过关于天才的美梦,生活对于我们便是日复一日的劳作。可是,我理解他们。天才型的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并需要鲜花与欢呼声为之鼓励。但是生命中不可能永远是喝彩与赞美,于是他们寂寞了,关闭起心靡,打坐在灵魂深处,想象与回味着曾经有过的光荣,维持着天才的使命。他们真辛苦。
, http://www.100md.com
    工作中的“创新者”

    胡君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以天才自居,做出种种天才的荒诞行为来。

    从学校毕业又分配到学校,他的教书生涯开始了。他教哲学,自有一套他的教法。他把有关的理论有板有眼地抄写到黑板上,对同学们说:“把这些记全了,考试就有了。”

    然后,他带上录音机在课堂上放音乐,让同学们把桌子往后靠,教室就成了舞厅,三步四步地转起来了。他却不跳,说道:“音乐里面有哲理。”

    他还喜欢拉胡琴,拉得“ 叽叽咕咕”,鬼哭狼嚎。他居然还会在课堂上表演。他说,课堂上拉胡琴,这本身就充满哲理。

    学院到农村开班上课,轮到他去上课。回来后他摇头晃脑地说,村姑不水灵,讲课没趣味。村姑们可没他那么好说话的,上了几次课后,同学们联名给学院写来了信,说他走进教室后光坐在那儿喘气,口里直叫累死了,然后就让同学们自由活动。
, 百拇医药
    第二次上课,他没言没语,先在黑板上画了64级台阶,然后说:“你们自己去思索吧,这里面有些什么意义。”

    后来上课时,当他在黑板上书写时,人们会以为他是个女子,长发披肩。回过头来,哇,让你大吃一惊,原来他留了满脸的大胡子。

    学院的同事与领导早就看见了他的可与蒙娜丽沙媲美的长发和马克思式的大胡子,这在现代社会把它当作个人生活习惯不加以干涉也不为过。但是等到同学们联名写来了信,院方便找他谈话了,让他把自己清理一下,教师为人师表,该注重外观形象。

    他竖着耳朵听完,白着眼睛沉思,可到头来,头发、胡子越来越长,小孩见了要逃。

    院方不得已,发出黄牌警告:再不修整,停止上课!

    虽然这也惹恼了学院中激进的青年教师,有人说,这是“侵犯人权”,蓄发留须有何过错,不就是生活小事吗?但更多的人却都等待着观望在“大限”来临时,哲学硕士将如何行动。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对这件事的兴趣盎然者,却是当事者胡君本人。这样的冲突令他兴奋,众目睽睽使他的压抑已久的表现欲望得到富有刺激性的满足。最后一天终于到了。早上他依然须发飘飘,行若无事,到了下班前的最后一刻,当他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已是发短脸净,焕然一新。虽然这令一部分人颇觉失望,要剃也该剃个光头,让人瞧着过瘾,可他却全然不加理会。与对抗型的人们相反,他在许多时候与场合是顺从的,在表面上他从不计较什么,但在内心里只是一昧地拔高自己,那副“人大不计小人过”的阿Q心态,便是他漠视人们怪异目光的心理支持。

    未完待续

    摘自三九健康网, 百拇医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