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9505
自我的世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1日 科学时报
     评西蒙娜·波伏瓦著《第二性》

    “有人会奇怪,如果女人存在而且一直会存在,存在对她们比较好吗?她们应该住在世界上的何处?她们居住的地方又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够极端、够广泛、够耐人寻味。西蒙娜·波伏瓦的答案微妙而深刻。这绝非夸大不实的新闻报道,既不是爱使性子捍卫自己的性别,也不是长篇大论的作文,广义而言它的确是一部文学作品。

    基本上,这是一部把历史、哲学、经济、生物学、纯文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统合整理的论文。我想不出来有哪一个美国学者,不管是男是女,会像这位法国作家一样有这么渊博的知识。

    主题很快呈现。综观整个历史,女人就像无产阶级一样,一直是被剥削的弱势族群。第一部运用生物学、历史、大众文化和文学神话的资料,发挥此一主题。

    她的分析是用精密的理论作架构,大致出自三个源流:存在主义哲学(当然特别以萨特为主,但也公允地援用许多克尔恺郭尔和海德格尔的观念)、精神分析和历史唯物论。

    波伏瓦女士以明确的立场入手历史唯物论(以怀疑立场点出苏维埃宣传和实情间的差距),是属于时下流行的加缪一萨特式的观点。

    如果说本书第一部是在分析和泛论历史,第二部则主要在于临床分析。西蒙娜·波伏瓦的临床医学知识,远胜于分析能力和表达天赋和她相当的大多数知识分子,让我十分诧异。我猜想她对自己必然是了若指掌。

    这确是一本意义重大的书,虽然有时候不免会激怒男性读者。对于读过金西及其同事所发表的性学报告的人来说,这本书应该是必备的参考书。因为波伏瓦女士的论述十分重要,而我们却不太可能从印第安那学派得知。在不同种类性行为的统计图表之外,还必须佐以波伏瓦女士的历史深度、哲学素养、微妙的心理敏感度,才能达成平衡。

    针对数项特定观点及两项一般议题方面,我持保留态度。在前者中,我只能举例说明区区几点。如果读者将作者的立论推展到逻辑的极致,可能会以为她希望所有女人都应该成为艺术家或知识分子,而且她也觉得相当可行。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男人或女人都拥有这样的潜能,而且也未必想拥有。

    我认为,《第二性》这本书中提到太多的性别,相形之下对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因素则着墨较少(虽然论述颇为精妙)。虽然她仔细留意到生理的事实,但是她有时候仿佛是在说:“啊,但女人能够超越这一切。”不免令人想起,另一本女性写的有名作品得到的一行书评:“她真的知道让所有男人怀孕的文化吗?”

    本书评人深信,女性生理真能决定心理这一看法,是波伏瓦女士最不愿接受的事。

    吹毛求疵到此为止。《第二性》如同普鲁塔克(Plutarch)评论雅典卫城的兴建:“充满源源不绝的新意。”说对某书的评价不公,已是陈腐老套,但这回我还是要套用陈腔滥调,因为我从来不曾如此敏锐感受如此不公的评价。

    1953年2月22日发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