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要闻集萃
编号:143839
医疗风险知多少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28日 国医网
     笔者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工作30多年了,感觉到近10年来医疗纠纷骤增。有人说,这是因为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笔者不否认这点,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对医学科学知之甚少,对医疗风险不了解。当出现意外猝死、偶发性过敏、疑难疾病误诊、急危重症抢救不成功等情况时,患者及家属则认为这是医疗事故,向医院索赔,并要求处罚医务人员,甚至发生砸毁医院财产、打骂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

    据此,笔者想就医疗风险谈论几句。

    人是多变的活体。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个体千差万别,作为一个活体,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自己和他人都意想不到的。我国国民目前保健水平还很低,绝大多数人没有定期健康检查。即使能做定期体检,由于体检项目的局限和体检间隔期长等原因,也不能说受检者身体不存在隐患。有的隐匿性疾病又很难查出来,其恶性发作更是难以预测的。看上去好好的人,突然倒在健身器旁或电视机前的不乏其例。我很熟悉的一位省卫生厅厅长,在一天晚餐后与家人看了一会儿电视,自己上床休息了,谁也没有料到,他会一睡不起。这类猝死没有人会怪罪健身器、电视机和家庭晚餐,但倘若此事发生在医疗过程中,如吃药或打针后,死者家人很可能就要追究医务人员的责任了。

    病有两种转归。疾病的转归无非两种,要么好转、痊愈,要么恶化、死亡。从医疗目的而言,病人与医者是一致的,都希望好转、痊愈,但事实上病人不可能没有恶化、死亡的,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是医患双方都不愿看到的。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国内外医学界都认为,医疗确诊率为70%左右,急症抢救成功率亦只有70%~80%。病人及其家人对医疗效果的要求要切合实际,期望值不可太高,绝不应认为进了医院就等于进了“保险箱”。

    常规只对常态而言。医疗是一门科学,因此医院管理有制度,其诊疗过程、技术操作都有一定的规范,但一些医院和少数医务人员没有很好落实这些常规,因此发生责任或技术事故,追究其责任是完全应该的。但无论制度、规范还是程序,都是针对一般病情和普通病人而制定的,有时候,医者按照制度、规范和程序的要求做了,仍会因病人的个体差异出现不效或不良反应。例如,青霉素没做皮试,违反了诊疗常规,是有责任的,但其它没有规定要做皮试的抗生素若发生过敏,就不能加罪于医者。一些特异体质的人,按常规方法、常规剂量使用常规药物也会出现过敏,这是医者所不能预料和难以防范的。

    医者无权拒医。医疗纠纷中,常常可听到患方这样一句话:“你治不了就别治。”可见一些人对医疗规范很不了解。病人有权选医院、选医生,而医生却无权选病人、选病情。医院实行的是首诊负责制,哪个医生接诊了病人自己就要负责,即便是自己没有把握诊疗的重伤大病,也只能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病人同意才可转诊。如果没有上述转诊条件,医者就得冒着风险施行救治,而冒风险时,他们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近几年,这里医生受辱,那里医生挨打,医生诊疗疑难重症时提心吊胆,将增加发生医疗过失的几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