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信息
编号:147093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7日 中国心理热线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吸收进入体内。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等。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如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此外,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活动有关。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腔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如图:消化系统)。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主要完成咀嚼功能,以机械性消化为主,唾液腺分泌唾液协助消化。在口腔内有牙、舌以及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与咽交界处有扁桃体。同时,人的口腔还是语言运动器官。口腔内表面复以粘膜。两侧壁称为颊;底为口底粘膜及舌;顶部为腭,腭可分为硬及软腭两部分。硬腭以上颌突为基础,软腭由肌肉和粘膜组成;向后延续,中央部有一个下垂的小突起,称为悬壅垂。
, http://www.100md.com
    人一生有两套牙,小儿为乳牙,共20个。生后6—7个月开始出牙,到三岁左右出全。成人为恒牙,有28—32个。六岁左右乳牙开始逐个脱落,换以恒牙,至14—15岁恒牙长齐。但最后一个磨牙一般在18—25岁之间才长出,也有人终生不出。牙可分门牙、尖牙、前磨牙、磨牙四类,各牙的排列顺序如下:可供检查牙齿之用。每个牙都可分牙根、牙颈和牙冠三个部分。牙根为埋在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牙冠为牙露在口腔的部分,牙颈为牙根与牙冠相交界的部分。一般人的上颌磨3牙有三个根,下颌磨牙有两个根,其他的牙都只有一个根。每个牙又可分成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和牙髓。牙本质构成牙的大部分,牙冠部复盖有牙釉质,是一层白亮的牙釉质,它是人体内最硬的物质,牙根部包以牙骨质。牙腔内有牙髓,牙髓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它们自牙根尖孔进入牙腔。牙周组织:由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龄组成。

    舌由横纹肌和舌粘膜组成。舌肌很发达,舌的运动极为灵活,有搅拌食物和味觉的功能,又是发音的辅助器官。舌分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分。在舌表面粘膜上的许多细小突起叫舌乳头,有些舌乳头内含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舌的下面粘膜在正中线上形成一皱襞,叫舌系带。此带下端的两侧各有一小隆起,叫舌下肉阜。
, http://www.100md.com
    口腔的顶端是腭部,分为前方的硬腭和后方的软腭两部分,软腭后缘中部突出下垂为悬壅垂。在悬壅垂的两侧各有两条弧形的皱襞,其间的凹窝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在此窝内。腭扁桃体属淋巴上皮性组织,具有防御机能。悬壅垂和两侧皱襞及下方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与咽的分界线。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共用的一段肌性管道。可分为三部分,鼻咽部,口咽部分及喉咽部。鼻咽部:以鼻中隔后部与鼻腔分界,借后鼻孔与鼻腔相通。在下鼻甲后方的咽侧壁上,左右各有一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与中耳鼓室相通。在咽顶壁与后壁的粘膜内,有咽扁桃体。口咽部:位于咽峡后方,软腭与喉口之间,向前经咽峡通口腔。张开口,自咽峡向后看,可见口咽后壁粉红色的粘膜。喉咽部:位于喉口吸喉的后方。在喉口的两侧有深陷的梨状隐窝。

    食管自咽开始可分颈、胸、腹三段。颈、胸段紧靠脊柱,在气管和心脏的后面下降,穿过膈肌后入腹腔,即连于胃。食管是一个扁圆柱形的肌性长管,全长约25—30厘米。
, 百拇医药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成人胃的容量约1—3升,胃的前后两壁相连的上缘称胃小弯,小弯的低点称角切迹,下缘叫胃大弯。胃的入口叫贲门,连接食管,出口叫幽门,与十二指肠相续。

    胃可分四部:

    1、贲门部:近贲门的部分。

    2、胃底部:贲门部左上方膨出的部分。

    3、胃体部:胃底与幽门窦之间的部分。

    4、幽门部:近幽门的部分,又可分为两部分。紧接幽门部分成管状叫幽门管,管的左侧膨大叫幽门窦。

    胃大部分位于左侧肋部,小部分位于上腹部。食物入胃后暂时贮存,在此期间受到胃液的化学性消化和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

    胃液是胃腺各种细胞分泌的混合物。幽门部的胃腺由粘液细胞组成,分泌碱性粘液。胃底和胃体部为泌酸腺区,此区胃腺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①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②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主要分泌盐酸,还能产生“内因子”;③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约1.5~2.5L。其重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1、盐酸是由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又称胃酸。其作用是①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②可抑制和杀死胃内细菌;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2、胃蛋白酶需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已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也有激活作用。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其主要产物是和胨及少量多肽和氨基酸。3、粘液是由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胃底泌酸腺的粘液细胞,以及贲门腺和幽门腺分泌的,其主要成份为糖蛋白。粘液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保护作用。4、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并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
, 百拇医药
    胃壁平滑肌有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它不仅有机械性消化(蠕动)的作用还有维持胃的紧张度的作用。胃幽门附近的环肌显著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幽门括约肌的存在,保障食物在胃内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充分发挥胃的消化作用。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幽门括约肌节律性地开放,使胃内容物排入小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部肌肉舒张,使胃能适应大量食物的涌入,以完成贮存食物的功能。食物进入胃后胃开始蠕动,经过反复蠕动可使胃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并推送胃内容物分批通过幽门入十二指肠。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排入十二指肠。在人们的食物中糖类较蛋白质的排空块,蛋白质又比脂肪类排空快。人们日常的食物都是混合性的,一般一次用餐的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最重要的部分,平均长5~7米,上端起于幽门,下端止于盲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兼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食物中的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消化并吸收入血。十二指肠联系肝与胰两个重要的消化腺,在小肠中对消化最重要。为小肠首段,上接胃,下连空肠,长约十二横指,并由此得名。它位于腹腔后壁,贴近脊柱的腰部,弯曲呈马蹄铁形,包绕胰头,可分上部、降部和下部三部分。上部又称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降部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由此进入小肠。下部接续空肠。空肠和回肠占小肠的大部分,空、回肠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占空回肠的全长2/5,回肠上接空肠,下接盲肠,占空回肠全长3/5。食糜进入小肠,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下,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小肠内消化是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 百拇医药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管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仅能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部份营养成份在小肠内已吸收完毕,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时已经不含有多少可被吸收的物质了。大肠主要吸收水份和盐类。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和水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糖类在小肠内被消化成单糖,可能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其中半乳糖和葡萄糖吸收较快;果糖吸收较慢。氨基酸以及各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和三肽的形式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肽立即被存在于细胞内的肽酶水解为氨基酸。而入被吸收入血。脂类的水解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胆固醇等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小溶性微胶粒,通过小肠粘膜表面的静水层到达微绒毛上。在这里,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从微胶粒中释出,通过脂质膜进入肠上皮细胞。进入上皮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大部份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若干乳糜微粒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当囊泡移行到细胞侧膜时,便以出胞作用的方式离开上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然后归入血液。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酯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而不入淋巴。成人每日摄取水份约1.5L,分泌各种消化液约6.5L,即每日经过消化道的液体总量有8L之多。其中绝大部份在小肠内吸收,仅余下0.5~1.0L进入结肠,在结肠被吸收,最后随粪便排出的约150ml。
, 百拇医药
    大肠是消化管的最下段,在腹腔内形成框形“冂”的盘曲,绕于小肠的周围,可分为盲肠兰尾、结肠和直肠肛管三部分。大肠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浆糊状的食物残渣转化为成形的粪便。盲肠位于右髂窝内,是大肠的起始部,末端呈游离囊状。回肠末端突进盲肠,此处粘膜折成上下两片皱襞,称回盲瓣。该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阻止小肠的内容物过速地进入盲肠,以利消化吸收,同时阻止大肠内容物返回小肠。结肠根据其部位不同可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升结肠起于盲肠,从右髂窝贴腹后壁上升,至肝右叶下方变向左,形成结肠肝曲。横结肠自结肠肝曲向左至脾附近弯曲向下,接降结肠。转弯处称结肠脾曲。降结肠起于结肠脾曲,贴腹后壁下行,至右髂嵴处,连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自左髂窝起,连直肠,全长呈“乙”字形弯曲。直肠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肠,向下穿过盆隔而终于肛管。肛门是肛管的外端,有两个括约肌,即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是直肠环状平滑肌在肛门附近的增厚部分。在内括约肌的外周又有肛门外括约肌,属横纹肌。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并暂时贮存经消化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大肠粘膜的上皮和大肠腺均含有许多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因此,大肠的分泌富含粘液,粘液能保护肠粘膜和润滑粪便。结肠还分泌碳酸氢盐,故大肠液呈碱性。大肠内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大肠内的繁殖。大肠细菌中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对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和脂肪的分解称发酵作用,其分解产物有单糖、醋酸、乳酸、二氧化碳、沼气、氢气等。如这类产物很多,就会刺激大肠引起腹泻。对蛋白质的分解产物,除肽、氨基酸、氨等外,还有多种具有毒性的物质,如吲哚、酚等,这类物质产生后,一部份被吸收入血到肝脏解毒,另一部分则随粪排除。大肠细菌还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及叶酸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经细菌分解作用后的食物残渣及其分解产物、肠粘膜的分泌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一起组成粪便。结肠具有类似小肠的分节运动和蠕动,但其频率较慢,结肠的另一运动形式称集团运动,这是一种进行很快且移行很远的强烈蠕动。集团运动常自横结肠开始,可将一部份大肠内容物一直推送到结肠下端,甚至推入直肠。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粪便入直肠时,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引起便意。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粪便则排出体外。
, 百拇医药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上的无数小腺体,腺体分泌消化液都进入消化管中参与消化。(见消化系统示意图)

    人体的消化腺分为两种。一种存在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和肠腺。另一种位于消化管外面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胰腺和肝脏。消化腺均有腺细胞组成,功能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可经腺体的导管进入消化管。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分解食物的酶。主要可分为三类,它们分别为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分解脂肪的脂肪酶;分解淀粉的淀粉酶。

    唾液腺主要有三对,其分泌液有湿润口腔粘膜和分解食物的作用。1、腮腺:位于耳前下方,呈不规则的三角形。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角的前下方,腺管开口于口腔底粘膜。3、舌下腺:位于口腔底粘膜的深面,腺管开口于口腔底粘膜。唾液腺所分泌的液体每日约1000~1500毫升,可以湿润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粘液蛋白等。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变为麦芽糖,麦芽糖又经麦芽糖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葡萄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所以口腔对食物的水解作用是不大的,而机械咀嚼则是主要的。唾液除以上作用外,还有清洗口腔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胰位于胃的后方,呈长条形,横于腹后壁,分头、体、尾三部。胰有许多分泌胰液的腺泡,腺泡的导管汇入一条横贯全腺体的胰管,胰管经胰头穿出,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顶端,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肠腔。胰液可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消化力很强。此外,胰又是一个分泌器官,在腺泡之间有散在的细胞团,称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胰腺包括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份。内分泌部分将在内分泌章叙述。胰液是胰腺的外分泌物,成人每日分泌1~2L胰液。胰液中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及葡萄糖。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另外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胰蛋白酶原被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此外,酸和胰蛋白酶也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糜蛋白酶原则由胰蛋白酶激活为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分解蛋白质,二者共同作用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同时,糜蛋白酶还有较强的凝乳作用。在非消化期,胰液很少分泌,进食后食物刺激头、胃、肠各部感受器时均可引起胰液分泌参与消化。
, http://www.100md.com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量约为1500g,主要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部,大部为肋弓所覆蔽。分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下面中间的横沟是肝门,肝管、肝动脉、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肝的表面包有一层浆膜,通常称为被膜,被膜的疏松结缔组织深入肝的实质,将整个肝脏分隔成几十万个结构基本相同的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肝小叶中央贯穿着一条小静脉称为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成一行行的肝细胞素,肝细胞索之间的空隙是肝血窦,窦壁有枯否氏细胞,能否噬异物。肝血窦互相吻合,并与中央静脉相通。相邻两条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形成的小管道称毛细胆管。门静脉、肝动脉分别带着从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含氧动脉血同肝管一起由肝门入肝并分支伴行在肝小叶之间,分别称为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它们所在的这个区域称汇管区。通过肝动脉流入肝脏的动脉血以及通过门静脉流入肝脏的静脉血,分别经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流入肝血窦,在此与肝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然后汇入中央静脉,最后汇集成肝静脉入下腔静脉。肝细胞不断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小叶间胆管流到左右肝管,再经肝总管入胆总管,最后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流入十二指肠;或由肝总管转经胆囊管入胆囊贮存。在食物消化时,胆囊收缩,将胆汁则排入十二指肠以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 百拇医药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有很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功能:如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等,主要是在肝内实现的,由于三大营养物质在分解时能放出大量的能量,因此,肝也是产热器官。2、解毒作用:肝脏可以将进入体内或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通过氧化和结合的方式,将有毒物质变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如体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经肝作用转变成无毒性的尿素由尿排出体外。3、吞噬作用:肝血窦,窦壁上的星状细胞具有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红血球的作用。故有防御功能。4、制造和贮存功能:在胚胎时期,肝能制造红细胞,出生后渐被骨髓造血功能所代替,但血液中很多成分如纤维蛋白元、凝血酶元、肝素、白蛋白、胆固醇等仍然由肝脏制造。肝脏内还可以贮存许多重要的物质,如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D、K、B2、B12、叶酸和烟酸等)、肝糖元、脂类、铁等。5、分泌和排泄功能:肝细胞可分泌胆汁,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还可以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胆色素)以及进入体内的细菌,随胆汁排入肠道。

, http://www.100md.com     肝脏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它的生理功能是管理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并能起分泌胆汁、解毒和吞噬细胞的作用。无论是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其肝实质细胞均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使肝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代之以任维组织增生。

    肝脏病人的食品,要有利于保护肝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维生素B、C的食品有保护肝脏的功用。蛋白质可以帮助已操作的肝细胞恢复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患者可多吃瘦肉、牛奶、鸡蛋、鱼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保持肝细胞糖元含量,用于肝细胞的构成和增生,但也不可过多,以免影响消化酶的分泌。此外,肝脏病人要限制脂肪食品。因为:一、脂肪进入肝内不易运出,在肝内堆积,会形成脂肪肝;二、肝脏病人胆汁分泌少,食入的脂肪不易消化。尤其是急性期的肝炎病人,每天食脂肪在50克以下较适合。肝脏病人要大量补充维生素A、K、B2和C。

, 百拇医药     有腹水发生的肝脏病人,应食无盐或少盐食品,以半流质或软质食品为主。

    胆汁由肝细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约800~1000ml。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成人每日分泌量约1~3L。小肠液边分泌边吸收,这种液体的交流为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了媒介。其作用主要是消化食物,保护肠粘膜,另外小肠液中的免疫蛋白还有抵抗进入肠腔有害抗原的作用。小肠主要通过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肠蠕动的运动方式来进行食糜与消化液的混合,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将其排入结肠。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