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编号:150606
全国中药市场形势回顾及前景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01年4月18日 现代中药网
     现代中药网
首页政策指南基金申请院士论坛产品创新IT工程国家项目工程技改管理顾问

, 百拇医药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焦点专题


    编辑整理:webmaster 发布时间:2001-4-18


    全国中药市场形势回顾及前景展望

    客观地总结分析去年的中药市场形势,对今后市场走向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业内人士对去年的中药市场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分析,并对2001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 百拇医药
    一、2000年中药市场形势回顾。

    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①由于国内整体经济形势(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的影响,使得整个中药材市场忽冷忽热,行情起伏不定。目前我国经济已处于相对过剩经济时代,中药产销形势也不例外,加之产品缺乏创新开拓,使众多的中小型制药企业及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的生产线面临或已经关、停、并转的处境,同时大规模集团化生产的中药大型企业发育尚不成熟,对中药材原料的消耗能力较小。又因为国家对中成药价格的多次下调对原料药市场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对用药单位(主要是指医疗机构)的改革力度加大加快,以及对中药市场管理方法等方面因素均对中药用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以致使整个中药市场走势不旺。

    ②出口受阻,外销不畅。自去年下半年后多数中药品种出口国际市场主要消费国和地区的贸易形势比较严峻,尤其是在海外中药市场所占份额较大的日本、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因受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对我国中药出口更是不利。据外贸部门测算,去年下半年仅台岛市场的输出量就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0%以上,特别是年底港、台市场甚至出现药材品种返流的情况。众所周知港、台地区历来就是我国中药向世界各国分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年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10%以上,部分滋补保健品所占比例更高,韩国也从去年起加强了对中药进口的管制,对大批量的进口限制较多,由于国际市场销路不畅,加大了国内市场消化的压力。
, 百拇医药
    ③中药材原始落后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及走向世界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发挥的优势。中药材作为成药的原料,由于没有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GAP)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使多数中药材无产地、主要成份含量及采收时间等标记,且有些药材农药残留量超标。中成药存在成份含量差异较大、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以及剂型、包装落后等问题均成了阻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因此国家在对制药企业进行GMP达标整顿的同时必将加强GAP建设,使之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我国众多的中药集团已争相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在各地相继建立规范化中药材生产基地以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也给那种"刀耕火种"的传统或中药材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强烈的冲击。

    ④整个中药材市场在剧烈的震荡中前进。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炒作风盛、涨价品种多,涨价幅度大。去年上半年许多涨幅较大的品种并非是市场需求的客观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地带有人为操作的影响。由此可将去年的中药材市场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以7月下旬为明显的分界线,元月至7月这段时间,国内药材市场经过两次波动:元月初至二月下旬为平淡期;3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价升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平稳期。去年春夏以来,全国各大药市炒风骤起,在广东电白、普宁有多位业内外人士联手投入大量资金介入佛手、桂园肉、桂通、山萸肉、黄连、浙贝母、草蔻、白胡椒、草果等热点品种的囤积炒作,市价逐渐上升,到7~8月终于重新"井喷",药市达到"沸点",价格大幅度上扬,有些品种较年初时竞疯涨了两倍多,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天价",同时也带动了益智仁等一批药材品种的上浮。据资料显示,去年上半年涨价的品种有40多个,其中升幅在40%以上的有21种。全国17个药市12大类药价总指数较年初上扬5.85%,而且这是在全国零售物价指数负增长的情况下出现的。药市的这种"虚假繁荣",使一大批跟风炒作者因无利可图甚至赔本而"急流勇退",忙于低价抛出其手中囤积的大批货源,因而对整个药市走势产生巨大的震动,使之由"热变冷",下半年药市出奇的冷清,除佛手、辽五味、草果等少数几个在短期内仍有明显上升外,许多上半年价居高位的品种或重回原位或跌至低谷,如香料类品种,多数果实子仁类品种以及黄连、山萸肉等火爆品种。据统计有40多种药材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地回落,其中前两年高价刺激的太子参价格跌幅更惨。值得注意的是凋零中也有枝头闹春意,如曾不看好的板蓝根、白芍、桔梗、菊花、黄芩等家种品种在价格低落后开始反弹,给整个低迷的药市带来一线生机。
, 百拇医药
    二、2001年中药市场前景展望。

    2001年中药市场将在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的大背景中仍将被看好。主要表现在:

    ①中药材货源比较充裕,但产不足需的矛盾仍较突出。我国农业结构经过几年持续调整已取得一定成效。粮棉总量调减,优质品种增加,产量增长,价格有所上涨。其它经济作物也在按市场需求作出适应调整,中药材作为农付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种药收入应优于种粮收入。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只要价格合理,药材生产应能得到发展。据资料表明,近两年来全国的家种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550~600万亩之间的波动,每年都有一些家种药材品种因受市价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产量时少时多,总体来看,目前多数短线品种货源相对宽松,少数中长线品种因多种原因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矛盾。资源短缺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在野改家种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产量尚未取得突破前,仍会保持货紧价扬的发展态势。

    ②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去年中药材、中成药的市场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中成药与中药材在中药销售总额所占比重差距愈来愈大。去年处在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夕,不可避免地出现超前消费因素,因中成药可以储存保管,超前消费因素比中药材要大得多。今年按照国务院要求全国都要实施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因参保职工对新办法有个适应过程,属个人负担的一部分的乙类药品品种多,去年因超前消费因素增大了销售基数,因而实施初期的市场销售和医疗用药将可能经历一个短期后,方能从下降逐渐恢复正常,预计中成药销售变化要比药材大。另外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的药品集中指标采购办法的实施,对今年的市场销售及经营单位之间的竞争和企业效益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商业企业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 http://www.100md.com
    ③炒作风仍将继续。这是因为:一是由于部分品种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二是部分炒家手中尚持有较多的货源,等待时机,哄抬出手获取厚利;三是每年药材品种产量的多少,给炒作者提供了新的炒作机会;四是社会闲散资金多,银行存款利率低,炒药生财亦吸收部分闲散资金参与其中,预计开春以后,炒作之风又将掀起。但因市场行情已经较高,故再现去年春夏期间多个品种疯涨价居高位的可能性不大。

    ④西部市场将逐步升温。国家"十五"规划中把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为一大重点开发战略。对于中药市场而言,西部地区是我国中药材的重要生产基地,如甘肃的党参、当归、秦艽;宁夏的枸杞、甘草、柴胡、大黄;内蒙古的黄芪、大芸、猪苓以及该地区一些名优中成药等等,上述品种市场购销正逐渐趋好。随着国家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西部地区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资金状况、生产收购等都得到改善,因而加强与这一地区的联营联销,合作开发,共同开拓西部中药市场将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⑤中成药主导地位仍不会改变。近年来中成药销售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其销售额占了中药销售的60%左右。尽管这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社会用量不断增长,使中成药销售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预计各地生产的名、优产品仍将充当旺销主角,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将给企业带来规范效益。尽管近来药材市场有所好转,但中成药在中药市场的主导地位的格局仍将不会改变。⑥改变中药经济与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如何抓住机遇,使中药经济与科技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市场真正紧密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其一管理上在中药材生产、加工和经营中适时引入适应GAP、GMP、GCP、GLP体系的规范并提高我国中药人员整体素质,是中药国际化和加入WTO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应开始着手建立针对中药材市场,符合国情民情的中药材GSP体系(药品经营流通管理规范)。其二经营上可借鉴海外在中药材经营、开发上的先进经验,甚至在期货市场、股票市场的成功经也可引入传统中药市场,使中药经营有一个科学性的指导,引进品牌意识,建立单品种协会制、基金会,药市人气指标统计系统等。其三流通体制改革上,打破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将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推动药品零售企业连锁化,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医药商业企业机构中存在的"多、小、散、乱"的问题。要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逐步改变药市个体摊贩式经营为主的格局,以适应大流通市场格局的要求。其四在信息上,立足现状,结合现代信息产业发展成果和我国国情,尽快实现国内外中药信息一体化,使中药信息成为产、供、销的运转枢纽和市场经营者的"顺风耳""千里眼"。其中基础信息建设应成为中药信息发展的关键,之后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其五在人才开发上,除提高我国中药从业人员的素质外,还应加强中药经营者高素质队伍的后备建设,完成原有中药经营队伍"脱胎换骨"。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药经济学、市场学及信息学专业教育,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等。

    纵观新世纪开局年的中药市场,总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中药是我国的"国宝",要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使之充分发挥更大的优势,我们应仍依托丰富的资源,紧跟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形势,加快改革,大胆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提升产业档次,使中药经济早日成为国内医药经济的强项。

    本文摘自中国医药经贸网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