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 名案研究 > 张锡纯
编号:151976
张锡纯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生于清代咸丰十年(公元一O年),卒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三年)。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累世业儒。父亲喜欢写诗,著有《莲香斋诗稿》。小时候,他父亲就要他读唐诗,还精选历代名家诗数百篇要他背诵。因此,张锡纯十余岁就能写出一手好诗。有一次,他在题为《天宝宫人》试帖诗中,写了“月送满宫悉”的诗句。他父亲认为那是佳句,大加称赏,并对人说他的儿子“异日当以诗显名”。但实际上,张锡纯“显名”的,并不是“诗”,而是“医”。

    他的一生除了孜孜研究医学外,还于一九一六年在沈阳创办我国第一间中医医院——立达中医院。一九三O年又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

    他的医术精明,一些难治症,经他治理,往往妙手回春。他的朋友黄文卿,有个幼子,出生六个月,头身胎毒始终未愈,体质也很弱,忽肝风内动,抽掣绵绵不休。囟门微凸,按之甚软,微有赤色。指纹色紫为爪形。目睛昏而无神,或歪。脉浮小无根。黄文卿问他:“此证西医已推诿为不治,不知还有救否?”张锡纯仔细诊断后,认为是因虚气化不固,致肝阳上冲脑部扰及神经,因而回答说:“还可竭力治愈”。于是,他亲自调汤剂,频频灌服,二剂后肝风止,又增损其方,四剂痊愈。象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他治病,活人无数,临证的人,风雨无阻。赵伯骧写了一首诗赞道:“同胞沈疴凭公挽,的确是名医第一人”。当时,《奉天医学杂志》、《上海中医杂志》、《医界春秋》、《杭州三三医报》、《治口中西医学杂志》、《新加坡医学杂志》等报刊,均先后聘他为特约撰稿人。他在这些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有创见的医学论著。后来,他汇集十八年的经验,在方后缀以诠解与紧要医案,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汇通,编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他一生临床的经验总结,刻苦研究医学的心血结晶。从辨证论治到选药主方,均切近实际,讲求实效,并有不少独创见解。生前,此书曾分期刊行,流传颇广,受到当时医学界的推崇与欢迎,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孙蕊榜为此书题词说:“费尽心神五十秋,中西合撰几研究;瑶编字字皆珠玉,普济苍黎遍九州”。书中前三期是他编的,以方为目,随方附论。总共论述了阴虚劳热、喘息、阳虚、心病、肺病等三十五类病证,一般从生理和病案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附录了西医的有关理论和治法。由于第四至第七期,是由其子及门人编的,分别为药物学讲义,医论、医案、伤寒论讲义。全书载方一百八十九首,简要适用,其中有一百六十余方,是他自拟的,有实用价值,颇为一般中医所喜用。
, http://www.100md.com
    “师古而不泥古”。张锡纯认为《神农本草经》、《内经》是“医学的鼻祖”,实即为医学的渊海;张仲景是《神农本草经》、《内经》之功臣;晋代王叔和,唐代孙思邈、王焘,宋代成无己,明代喻嘉言,又是仲景的功臣,当代的张志聪、徐大椿、黄元御、陈念祖等人由仲景上溯《本经》、《内经》之渊海。他们的著作是“医学正规”。对此,他极为推崇,并深究博览,独探其奥妙。正如他在自序中说的:“遂广求方书,远自农轩,近至国朝著述诸家,约共搜阅百余种”;于《本经》、《内经》,仲景书寝馈有数年。可见,他对古代医学钻研之深,涉猎之广,既重视“源”,又不轻视“流”,这种治学精神是令人起敬的。但尤其可贵的,是他对待三代文化遗产有比较正确的态度,“师古而不泥古”。他反对久已流传的陋习——“斤斤以传旧为务”。主张“师古”,但不要被古人的规矩准绳限制住,而要掌握古人的规矩准绳并扩充它,变化它,引伸触长。因为我们是生在古人之后,应当完成古人未完成的学业,若不能为古为新,俾我中华医学大发光明于全球上,是我们的罪过。

    “参西而不背中”。张锡纯三十岁左右才学习“西人西书”。开始他喜欢西医讲解新异。后来,钻研了十年,又认为西医新异文理,原多在中医包括之中。于是,中医包括西医之说,就成为他衷中参西工作的理论根据。所谓衷中参西,就是试图以中医为主体,沟通中西医,以发展祖国医学。他从理论到临床,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用药,全面进行了尝试。就以他用药来说,多喜取西药之所长,以补充中医的不足。他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治病原就应当兼顾标本。因此中药西药可以配合使用。
, http://www.100md.com
    在四十多年的治疗工作中,他不厌其烦,有始有终地建立了医案。他的医案于立案法度、记载项目,尤能要言不繁,简而不漏,首尾完整,层次也井然,可为医案的范例,后来的津梁。他认为,积累医案和病历,是在实践中研究医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习医不不泥于古的一个条件。他从中得益不少。后来,那些医案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一个组成部分。

    张锡纯研究医理、药理,除参考前人的著述外,还十分重视亲自调查、试验,取得第一手资料。例如为了搞清小茴香是否有毒,他就问厨师。为了辨认市药的真伪,他不辞辛劳地博咨周访,亲自监制。为了验明药物的性能,他经常亲自尝药,如巴豆、硫黄、甘遂、细辛、麻黄、花椒这类烈性药,他总是先验于己,而后施之于人。据说,他曾尝过花椒二三钱,造成胸闷,后饮几碗凉水,才解了毒。经过亲自试验后,掌握了药性,所以他临证选药组方,匠心独运,不泥于古,也不落时医的恒蹊。往往一方中用一种药达几两重,或仅以一两种药就拟成一方。其用量之重,用药之专,都有其非凡之处。同时,自创了升陷汤,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组成、理冲汤,由生黄芪、党参、白术、生山药、天花粉、知母、三棱、莪术、生鸡内金组成、解毒生化丹,由金银花、生杭芍、粉甘草、三七、鸭蛋子组成、卫生防疫宝丹,由粉甘草、细辛、香白芷、薄荷冰、冰片、朱砂组成等许多方剂,而且屡试皆效,能挽沉疴。特别是他的理冲汤,就是现在用于治疗癓瘕及某些肿瘤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虽然他受历史条件和他的世界观的限制,他的学术思想没有摆脱当时的改良主义的影响,存在不少唯 心主义的观点,但是他在医学上的贡献,尤其在中西医汇通上所做的各种尝试,是不可抹杀的。他不愧为近代勇于实践的医学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