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辞书参考 > 中医基础辞典 > 针灸疗法 > 针法
编号:152337
针法的起源和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针法的起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古代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称为“砭石”,《说文》:“砭,以石刺病也。”。这是一些经过靡制而成的锥形或形的小石器,用来叩击皮肤的一定部位,浅刺出血和割治排脓。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很自然地会用手去揉按捶击,以减轻或解除痛苦。砭刺可说是针刺疗法的前身。砭石之外,古代还有针、竹针和陶针的应用。

    灸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当人类知道用火以后,一些风湿痛之类的患者,很自然地会进行烤火取暖,可能偶尔被火烧伤了某处,结果却减轻或“治愈”了某种病痛,于是就发明了灸法。灸法所用的材料,最初很可能是利用一般的树枝等燃料来烧灼、烫、熨;后来才专门选用了艾绒。以后又发展为用药末与艾绒混和制成艾卷熏熨的“雷火针”及“太乙神针”等。近代应用的艾条灸及药艾条灸,是这一方法的发展,也可说是灸法和熨法的结合。

    与灸法相近的拔火罐疗法,古代称为“角法”。因古代利用兽角做成饮具称“角”,后来用作拔罐,故以此为名。拔罐法是借燃火的热火排云其中的空气,使吸着在皮肤表面来治疗疾病。拔火罐的用具,古代应用兽角,以后采用陶罐、竹罐(竹筒),近代更有特制的铜罐和玻璃罐等。在拔罐的方法方面,也由燃火排气的火罐,发展为煮水排气的水罐、药罐和用抽气排气的抽气罐等多种。运用的方式则有单罐、排罐、闪罐、拉(走)罐,以及与皮肤针、三棱针、小眉刀刺血法结合的刺血拔罐,与毫针结合使用的针罐等,扩大了适应范围和提高了拔罐的疗效。

    九针的应用和发展

    从砭石发展到九针,这时才有正式的针法。九针是指九种医疗用具,包括长、短、大、小的针具和按摩用的圆棒和割治用的小刀。《灵枢·官针》说:“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A、针:

    形状:长一寸六分,形似箭头,头大末锐,当末端一分处收小,形成尖端,后人有称为“箭头针。”近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皮肤针。

    B、圆针:

    形状:长一寸六分,针身圆柱形,针头卵圆。后人有称为“圆头针”。

    C、针:

    形状:长三寸半,针头如形,圆而微尖。近人有称为“推针”。

    D、锋针:

    形状:长一寸六分,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利,呈三棱锥形。后人称为“三棱针”。

    用途:点刺经脉,不能深入,为按压穴为用具。

    E、铍针:

    形状:长四寸,宽二分半,形如剑。后人有称为“剑头针”。

    F、圆利针:

    形状:长一寸六分,末端洋锐,中部略膨大,针身反细小,圆而且利,使能深刺。

    G、毫针:

    形状:长一寸六分或三寸六分,针身细小如毫毛,不伤正气。为临床最常用的针具。

    用途:通调经络,治寒热、痛痹等。

    H、大针:

    形状:长四寸,针身粗圆。

    用途:泻水,治关节积液等。后人用作火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