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医家思想 > 清代
编号:152360
王维德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约生于1669年,卒于1749年,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其曾祖若谷,以医起家,曾留心疡科,并以效方著成于书,作为传家之宝,自此世为疡医。维德资质聪颖,幼承家学,于医书无不研读,并旁涉星命、卜巫之书,学识颇广。在医学方面,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长诊治外科疾患。行医40多年,临床疗效卓著。72岁时完成《外科证治全生集》4卷(1740年),又名《外科全生集》,是总结家传及生平所得效方而成,书中公开了家传四代经验,堪称清代

    较有价值的一部外科专著。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治外科疾病以“红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白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为理论依据,认为两者均应以开腠理为治,然当时医生认证泥于辨经,以致药虽对经而实背证,患阴疽者因此而夭折的更多,所以王维德强调外科诊证也必须以辨证施治为原则。

    他把外科诸症分为阳证和阴证两大类,并分别对其病机、辨证和治疗加以阐发,指出痈疽二证,截然两途,痈发六腑,其毒浅,多属火毒导滞,属阳属实;疽发于五脏,其根深,每因寒痰之凝,阴毒深伏,属阴属寒,二者不可有混。因而,他辨证特别注重望诊和审察痈疽形色、脓汁等情况,借以辨清气血盛衰和毒邪的轻重,指出根红散漫者,气虚不能血紧附也;红活光润者,气血拘毒出外;外红里黑者,毒滞于内也;紫暗不明者,气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脓;脓色浓厚者,气血旺;脓色清淡者,气血衰。另外,对阴证的鉴别和治疗,他尤有独得之秘,他反对用“寒凉清火”之法治疗阴证,指出“诸疽白陷者,乃气血虚寒凝滞所致,其初起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已溃而阴血干枯,非滋阴温畅,何能厚其脓浆!”又说:“世人但知一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要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由温,岂可凉乎!”所以他强调采用“阳和通揍,温补气血”和“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之原则治疗阴证,创用了治疗阴疽的多种有效方剂。如温补气血、开腠逐毒,治一切阴疽的阳和汤;开腠理、散寒凝,治一切阴疽初起的阳和丸;温散寒凝、解毒生肌,治疗阴疽流注、溃烂不堪及冻疮等的阳和解凝膏;以及通关窍、治血解毒的犀黄丸等,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总之,他在外科方面的主要成就,在于辨痈阴阳虚实,阐发阴疽的病因、病机和创立治疗阴疽的原则及有效方剂,也可以说是他祖孙几代在外科临证方面理论和经验的结晶。但他过于强调外科的局部望诊,颇有忽视切脉和全身症状的倾向,完全否定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及抨击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之论,显然是一种偏见。所以,作为后学之人的我们,吸取的应是他的精华。对于他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要辨证对待,不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会读书、会学习一种表现。但无论如何,他在外科方面的成就是仍是不可磨灭的。一句话,我们应辨证的学习并借鉴他,承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为病人解除疾苦,造福人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