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49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9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较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它撷取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哲学等多种多样的重要成果。在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总结了春秋以前的医疗成就,使之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确立了中医学理论原则,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书中许多内容的记载均处于当时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例如,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人体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长度之比为1:35,现代解剖证明是1:37,两者非常接近。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的观点,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这些认识比英国哈维在公元17世纪发现血液循环早在1000多年。

    继《黄帝内经》之后,《难经》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它既解释了《黄帝内经》中较为疑难的问题,并在理论上有新的发展。如书中提出了“独取寸口”这一诊方法,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在治疗上提出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治则,为临床立法制方提供了理论基础。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理论专著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晋代医家王叔和经过整理,把它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辩证论治的纲领,是中医学阐明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并为后世诊断学八纲辩证奠定了基础。书中记载了113方,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形成了理、法、方、药的体系。千余年来,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验证,疗效确凿可靠,至今仍为国内外医学界赞赏,研究不衰。《金匮要略》以脏腑的病机理论进行证候分类,记载了四十多种杂病,并发展了病因学说,提出了“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给后世三因学说以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药物知识有了新的积累,《神农本草经》就是集东汉以前药物学大成的名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该书共收载药物365种,绝大部分是常用药物,至今不少药物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书中对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服法等都有论述。所记载的药物功效,大部分是正确的。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莲治痢、海藻疗瘿、大黄泻下、雷丸杀虫等,均为后世和现代临床所证实。书中所述药物学理论,包括药物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直到今天,《神农本草经》仍然是学习中医中药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总之,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医药学形成的关键时期,它使原来零散的医药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为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