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540
1.1 手少阴心经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20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现以经脉为主,分别介绍如下:

    一、手少阴心经

    (一)循行

    1、《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1],出属心系[2],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3],系目系[4]。

    其直者[5]: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6],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7],入掌内后廉[8],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图3-1)

    [本经穴]极泉,青灵,少海(合),灵道(经),通里(络),阴郄(郄),神门(输、原),少府(荥),少冲(井)。
, 百拇医药
    [语译]

    手少阴心经:①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的系带(心系),②下过膈肌,络于小肠。

    上行支脉:③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食道旁,联结于眼与脑相连的系带(目系)。

    外行主干:④从心系(即心脏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⑤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⑥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⑦到掌后碗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注释]

    [1]心中——心脏之中。杨上善注:“此少阴经起自心中,何以然者?以其心神是五神之主,能自生脉,不因余处生脉来入,故自经出也。”

    [2]心系——意指心脏的系带,指心脏与肺相连接的组织。杨注:“肺下悬心系名曰心系。馀经起于馀处,来属脏府,此经起自心中,还属心系,由是心神最为长也”,《灵枢·五癃津液别》:“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说明心系连接心与肺,因悲伤气急而出现呼吸升降,认为与心系有关。滑注则说:“心系有二:一则上与肺部通,而入肺两大叶间;一则由肺叶而下,曲折向后,并脊膂,细络相连,贯脊髓,与肾相通,正当七节之间。盖五脏系皆通于心,而心通五脏系也。”所说与肾相通的系。《内经》未言,盖出自后人补充;说五脏系皆通于心,乃滑氏推论。马注遵循滑系,张氏则以肯定语气说:“心当五椎之下,其系有五:上系连肺,肺下系心,心下三系脾、肝、肾。故心通五藏之气而为之主也。”按《灵枢》原意,当以杨注为合理。
, 百拇医药
    [3]咽——指食管。《素问·太阴阳明论》:“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张注:“喉为肺系,所以受气,故上通于天;咽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难经· 四十二难》:“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即指食管而言。杨玄操注:“咽,嚥也。言可以嚥物也。又谓之嗌,言气之流通厄要之处也。咽为胃之系也”。因其在胃之上端,故后人称之为胃系。近代专称咽头部为咽,下段则称作食管或食道。

    [4]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灵枢·大惑论》:“肌肉之精为约束,裹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意指以肌肉之精为主,加撷上筋、骨、血、气之精,与经络会合成系。认为脑转、目眩的症候与目系掣引有关。杨注:“筋、骨、血、气四种之精与脉合为目系。心脉系目系。故心病闭目也。”

    [5]直者——意指主要的一支,多属有穴通路。张注:“直者,经之正脉也。”此支又起于心系,不再上咽,退却上向肺部,下行出于腋下。(《甲乙》作“上出腋下”,《千金》无“上”字)
, 百拇医药
    [6]太阴、心主之后——王冰注:“太阴、心主行臑之前,而少阴出其后也。”

    [7]掌后锐骨——手腕豆骨中,其后方为神门穴。“锐”通作“兑”。杨注:“其小指掌后尖骨,谓之兑骨也”,《甲乙》:神门“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

    [8]掌内后廉——指掌心的后边(尺侧)。大指为前,小指为后。此处当少府穴所在。《铜人》注:“少府所居”。《千金》颠倒作“后内廉”,《太素》、《发挥》漏“后”字。杨注:“掌外将侧名曰外廉,次掌内将侧名内廉也”。将指,指中指。将侧,意为近中指一侧。杨注以掌外(远端)为外廉,掌内(近侧)为内廉,不符合原意。

    2、《脉书·十一脉》

    [足臂本]臂少阴脉:循筋下廉[1],出臑内下廉,出腋,奏胁。

    [阴阳本]臂少阴脉:起于臂两骨之间,之下骨上廉[2],筋之下,出臑内阴,入心中[3]。
, 百拇医药
    [注释]

    [1]筋——似指桡侧腕屈肌腱。下廉,指其尺侧。

    [2]下骨上廉——指尺骨的上边,当其桡侧。之,至的意思。

    [3]入心中——三字帛书无,据简书增。

    (二)病候

    1、《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干[1],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2]。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

    [语译]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咽喉干燥,心口痛,口渴要喝水;还可发为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 百拇医药
    本经穴主治“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

    [注释]

    [1]嗌——音益。《说文》:“咽也”。按:经文“嗌 ”多指咽头部,而“咽”则统指食管。

    [2]臂厥——同见于肺经。指本经脉所过部分气血阻逆。

    2、《脉书·十一脉》

    [足臂本]其病:病胁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阴脉。

    [阴阳本]是动则病:心痛,嗌渴欲饮,此为臂蹶(厥)[1]。

    是臂少阴脉主治其所产病:胁痛,为一病。

    [注释]
, 百拇医药
    [1]臂蹶——蹶,与厥义通。意指臂部厥逆,手太阴、手少阴同见此症。

    3、主治对比 本经病候与腧穴主治的关系,据《甲乙经》的记载,列表如下(表3-1):

    表3-1本经病候与腧穴主治关系表

    主治病候

    极泉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将

    少冲
, 百拇医药
    嗌干

    √

    心痛

    √

    √

    √

    √

    √

    渴而欲饮

    √

    臂厥

    臂肘厥寒

    臂肘挛

    目黄
, http://www.100md.com
    √

    胁满痛

    √

    烦满

    臑臂内后廉痛

    臂臑肘痛

    手及臂挛

    臂酸

    掌痛引肘液

    掌中热

    √

    √

    手少阴心经穴的主治症,《甲乙经》中只有阴郄、神门二穴有记载,余穴均缺;《外台》和《医心方》才据别的传本补充各穴的主治内容。但所列多外经病症,如极泉主治“臂肘厥寒”,通里主治“臂臑肘痛”,神门主治“手及臂挛”,少府主治“臂酸”,少冲主治“掌痛引肘腋”等。至于象“心痛”等与心有关的内脏病症,至宋代《铜人》才大为补充。这可能是因为“心为群主之官”,心包在外代其受邪,故“心痛”、“烦心”、“胸中澹澹”等病症没有以心经穴为主,而取用心包经穴为主。《外台》等所引各主治症与经脉病候基本相合,可补《甲乙》所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