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知识
编号:152792
腧穴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腧穴形态结构的研究,至目前为止尚未取得一致看法,主要是对腧穴部位进行解剖学、组织学的观察。

    从解剖学观察所见绝大多数腧穴都与神经有关,如上海第一医学院对324个穴进行了尸体解剖,发现与神经有关者竟达323穴(占99.6%), 其中与浅层皮神经有关者304穴(占93.8%),与深部神经有关者170穴(占52.8%),同一穴位与浅层皮神经和深层神经均有关149穴(占45.9%), 这从腧穴的封闭方法中也得到证实。许多实验证明,将普鲁卡因注射于人的合谷、太阳、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等穴的深部组织中,针刺该穴时所产生的特有效应,如运动从属时值的变化、食指疲劳的消除、皮肤痛阈增高与脑电波抑制以及对便秘病人的治疗作用就不再出现,从侧面得出穴位的治疗作用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

    有人在8具尸体上按循经解剖的方法,将7条经的295穴进行断层解剖和象限解剖,解剖结果表明,七条经上的主要穴位及循行路线与神经关系密切,另外也与穴区某些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植物神经有关。

    也有人对淋巴管与穴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是用电泳法显示穴位,并对此观察了穴位处脉管的X线显微结构,认为某些穴位如缺盆、云门、气冲、急脉、承扶、秩边等,均与各相应的淋巴部位相一致。综上所述,穴位的形态学结构与神经、血管、淋巴系有关,其中与神经关系最密切。在组织学的观察方面,多采用形态和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用电生理分离神经细束法对合谷、内关、足三里等肌肉丰厚处的穴位进行观察,发现穴位处是以肌梭为主,并在针刺产生针感的同时,伴有穴位肌电的比例大体上与肌梭所占比例相仿。用组织化学方法也观察到穴位处的肌梭密集。由以上结论分析,认为针刺穴位所产生的针感,是由于针感点周围数种神经结构综合反应的结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