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3006
六画(1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阳:是与阴相对而言,一般代表事物亢进、运动、升散、光明、温热、轻清、功能等一面的属性;

    阳气:与阴气相对而言。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的对立面之一。所指事物随语言环境而定。就功能与形质而言,阳气指功能;就脏腑功能而言,阳气指腑之气;就营卫之气而言,阳气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与性质而言,则行于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就自然气候而言,则温暖、光明、干燥之气为阳气;

    阳络:所有阳经的络脉和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都称为阳络;

    阳明:本意是阳气充足,照耀光明的意思。中医学用它来概括说明阳气旺盛的经脉或脏器,常代指胃肠及其经脉;

    阳证:指八纲辩证中的表证、热证、实证。阳证多见发热恶寒,头痛,脉浮,心烦口渴,声高气粗,舌红苔黄,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腹痛拒按,甚至狂躁不安,脉数或洪大等症状;
, http://www.100md.com
    阳病:其一,指邪气伤犯三阳经所引起的病证;其二,一般实证、热证的统称;

    阳虚:就是阳气不足。主要表现为面白唇淡,精神萎靡,四肢欠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脉弱等症状;

    阳盛:指阳热邪气偏盛的病理状态,以热象突出为主要特点;

    阳绝:阳气消散尽了的意思;

    阳结:其一,指邪热进入胃肠,耗伤胃肠津液,因此造成邪热与糟粕互结,形成大便干燥秘结的病症;其二,指脉象。脉位浅表,脉体宽大,按之空虚的脉象,也称为阳结;

    阳狂:阴主静而阳主躁。热病过程中,由于热邪扰乱心神而引起的发狂,称为阳狂。阳狂主要表现为呼叫,打骂,不辨亲疏,弃衣而走,登高而歌,力倍平时等理智丧失和亢奋的症状;

    阳痫:突然昏倒,两眼上翻,手脚抽动,口内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发作持续时间不长,醒后如常人的病变,称为阳痫。其性属热、属实。阳痫是与阴痫相对而言的,可参阅阳痫条;
, 百拇医药
    阳厥:其一,即热厥。由于热邪内盛,气机郁闭而发生的昏迷不醒、四肢冰凉的证候,称为阳厥;其二,由于突然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的狂怒病变,古人也称为阳厥;

    阳暑:指夏天在烈日下从事体力活动时,感受暑热所引起的,以高热烦渴,大汗气喘,脉浮大无力,甚至昏迷不醒,牙关紧闭等为主要症状的病变;

    阳斑:在热性病变中,因高热引起皮下出血,成片成块,隐于皮下的症状,称为阳斑。阳斑的性质属热属实。其特点是斑色鲜红,甚至发紫发黑,并见高热烦躁,舌质深红,舌上少津,神昏谵语等症状;

    阳萎:男性的阴茎不举,或举而不坚的病症,又称为阴萎;

    阳黄:黄疸病中黄色鲜明的,称为阳黄。阳黄是由于湿热病邪恶郁结于肝胆,阻滞肝胆气机,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常伴有身热,烦渴,躁扰不宁,消谷易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数有力等症状;
, 百拇医药
    阳邪:指致病后多表现为发热,口渴,尿黄,大便干燥,脉洪大滑数等阳热病症的病邪。如风、暑、燥、火等;

    阳维脉: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外踝下,与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颊部到前额,再由前额经头顶到达颈后与督脉会合。在循行途中,先后与手足太阳、手足少阳等经脉交会,有维络诸阳经的作用。本经因与太阳、少阳等阳经联系密切,故其主病为恶寒发热等阳经表证;

    阳明病:六经病之一。以大热,大渴,大烦,大汗,脉洪大为主症者,称为阳明经证。以潮热,谵语,腹满痛,大便不通,脉沉实,苔黄燥或黑燥为主症的,称为阳明腑证。统称阳明病;

    阳微结:阳结的程度不十分严重的意思,参阅阳结条;

    阳旦汤:其一,桂枝汤的别名;其二,桂枝汤加黄芩,也称为阳旦汤;

, 百拇医药     阳旦证:其一,即桂枝汤证。其主要表现为恶风,汗出,发热,头痛,脉浮缓;其二,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还兼有口苦,心烦等里热证的,也称为阳旦证;

    阳中之阴:包含在阳性事物中阴性的一面,称为阳中之阴。如背为阳,肺为阴,居于背中,肺就成为阳中之阴。可参看阴中之阳条;

    阳中之阳:阳性事物而又居于阳位的,称为阳中之阳,如背为阳,心为阳,心居背中,心就成为阳中之阳。可参阅阴中之阴条;

    阳中隐阴:古代的一种针刺手法。先进针五分,紧按慢提9次,再进至1寸,慢按紧提6次。阳指补法,阴指泻法。这种刺法是以补为主,补中有泻,所以,称为阳中隐阴;

    阳根于阴:就是阳的存在是以阴为根本的意思。阳是依附阴而存在的,而且靠阴的滋养而壮大和发展,所以说,阳根于阴。以功能和物质的关系为例,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不断转化,没有物质,就没有功能,功能是以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也就是阴阳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 百拇医药
    阳生阴长:其一,阳指自然界中温暖的、富于生机的自然之气;阴指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只有阳气旺盛,充足,万物才能不断成长,壮大;其二,指阴阳的性质。阳的性质是萌发,生长,向上,好象春天的自然特性;阴的性质是滋长养育,好像夏天的自然属性;

    阳杀阴藏:其一,阳气消退了,万物就转为内收闭藏的意思;其二,指阴阳两类事物的性质特点。阳主肃杀,好像秋季的自然特性。阴主闭藏,好像冬季的自然之气;

    阳损及阴:指因阳气虚损而影响到阴精化生不足的病理转化过程;

    阳胜则热:如果阴阳失去平衡,阳气偏胜,就会产生发热性病变;

    阳胜格阴:在热性病变中,由于邪气深伏,阳气闭郁,不能向外宣散,因而出现肢冷,脉伏,服用寒凉药物呕吐不受等假寒症状,这种真热假寒的病机,称为阳盛格阴。因为本证实质属热,所以,虽然病人身冷,却不愿穿衣盖被;肢体虽冷,却不喜欢踡曲成一团,这种病人胸腹部一般都能扪到明显的灼热感,这种症状,古人称为热在骨髓,寒在肌肤;
, 百拇医药
    阳盛阴伤:指在热性病变中,热邪亢盛,耗伤人体津液的病理过程,邪热属阳,津液属阴,所以称为阳盛阴伤;

    阳明中风:伤寒病发展到阳明证阶段,又感受了外界风邪,因而出现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紧等证候,叫阳明中风。阳明中风对食欲没有明显影响,所以与阳明中寒的鉴别特点,就看病人的饮食情况,能吃的,是阳明中风;不能吃的,是阳明中寒;

    阳明中寒:寒邪损伤了胃阳,降低了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因而表现为食欲减退的病症,称为阳明中寒。可参阅阳明中风条;

    阳明里证:是阳明经证和腑证的统称。阳明经证有热无积,治疗宜用清法。阳明腑证,有热有积,病在胃肠,治疗当用下法;

    阳明内结:在热性病变中,热邪入里,大量耗伤胃肠津液,使胃肠糟粕硬结,影响传导畅通,因而出现大便秘结不通,舌苔黄厚而干,谵语烦乱的病症,称为阳明内结,又称为阳明里结;
, http://www.100md.com
    阳证似阴:阳热性疾病发展到极期时,往往因阴阳发生格拒,产生一些类似阴寒证的假象,称为阳证似阴,又称为火极似水。参见阳胜格阴条;

    阳证治阴:指运用养阴退热药治疗阳性、热性病证的方法,或称壮水制火。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阴液受到明显损伤,或阴虚阳亢的阳热性病症;

    阳盛则外热:指外感病中,外邪伤犯人体时,卫外之阳奋起抗邪所产生的肤表发热的现象。这既是病理的反应,也说明机体正气尚未衰弱;

    阳虚生外寒:指卫阳虚衰,不足以温养肌肤,因而产生肢体欠温,自觉怕冷,得热则减的症状;

    阳明少阳合病:就是阳明、少阳二经同时患病的意思。阳明属胃,少阳属胆,伤寒病中,邪气入里化热,同时侵犯胆胃二经,引起以邪实热盛为主要特征的证候,称为阳明少阳合病。其表现为腹满,胁痛,口苦,口渴,脉实大滑数或弦,大便不解,或泻下少量恶臭稀水等。治疗时宜胆胃兼顾,通下与和解并施。若见泻利少量臭水一症,属热结旁流,仍宜通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