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医家思想 > 清代
编号:153051
恽铁樵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恽铁樵,名树珏,江苏武进人,生于清代光绪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出生在一个官吏的家庭。五六岁时,父母相继病亡,孤苦伶仃,靠族人收养,年少时他并非学医,而是专攻文学。二十六岁毕业于南洋公学,通晓词章诗赋。曾在商务印书馆主编《小说月报》,善译西洋小说。译有《豆蔻葩》、《黑衣娘》、《波痕荑》等小说,风行一时,被誉为与当年福建著名文学家林琴南“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人推崇他象十六世纪德国翻译《圣经》的马丁·路德。

    象这样一位蜚声于文坛的文学家,为什么后来“以医名著闻于当时”呢?

    恽铁樵自幼体弱多病,遍延中医、西医诊治,都无法治愈,加上他好几个子女夭折,于是发愤究医术。他曾多次请教伤寒名家汪莲石,逐步精通《内经》、《伤寒论》之学。后来,他的同事谢利恒在编辑之暇,“悬国医之帜,为治病之招”。他“见而羡之”,便也改操医业,“悬壶”于上海租界会乐里。那时他大约已经四十三岁了。
, http://www.100md.com
    恽铁樵具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虽到中年始治医学,但经过钻研,无论对中西医的知识他均能洞彻了解,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名震海内。而且,他能辨别新旧得失,体认中西异同,屏除杂说,别开生面,融会贯通,不落恒蹊。当时的医学界尊他为“医学革命之导师”。

    当时 ,西洋医学纷纷涌进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医实行排挤、打击、消灭的政策。余云岫跳出来充当消灭中医的急先锋。诬蔑中医大部分不能脱离野蛮民族的气味,认为新旧医学,其本末颠倒如此,是不能说有可通之路的,言下之意,中西医势不两立,必消灭中医而后快。当时,他写了《灵素商兑》十篇,主张以西洋医法摧破旧说,竭尽诋毁《内经》以为能事。恽铁樵虽然和他同事多年,但为了捍卫祖国医学,便写了《灵素商兑之可商》一文,逐句加以驳斥,坚决反对以余云岫为代表的割断历史、断章取义、抛弃祖国医学文化遗产的态度。在他写的《群经见智录》中,阐发了《内经》的要旨。指出:《内经》是纯粹的科学理论,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界气化关系,从整体观点解释病理的一种工具。《内经》所说的“天”是科学家研究的“天”。一部《内经》以四时为总骨干,全是“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精神。他驳斥说:《内经》论脏腑,是言气化,讲时序,不重解剖。不知解剖固不可为医,不知四时寒暑阴阳胜复,岂可为医?他主张中西医沟通必先知《灵枢》、《素问》、《甲乙经》、《伤寒》、《金匮》,特别要读《素问》并得其纲领。要通《内经》,既要博考唐以前医家之学说,以推求《内经》之旨趣,又要集中精力,勿讲外观。他非常反对在方案中引一二句《内经》以壮门面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不求甚解的表现。医家以能真正运用《内经》为目的,不必讲外观。如仲景《伤寒》撰用《素问》,但全书不见引证《内经》,仅在《阴阳应象论》序列中引用了一些内容。这种才是真正能读《内经》医著的表现。其次,他对《伤寒论》也推崇备至。认为它发展了《内经》理论,是后世临床治疗的准绳。他说,当今世上,非发挥仲圣之精理合今日新科学之说不可。此外,当时反动政府“中央国医馆”,曾一度想取消中医病名,而以西医病名代替。恽铁樵坚决反对。他起草了《编一当以中名为主》一文,指出:“中西医学基础不同,外国以病灶定名,而以西医病,以细菌定名;中国则以脏腑定名,以气候定名。”如果“以西名为主名,不废中国学说,则名实不相符”。如果“废中国学说,则中医即破产”。例如《伤寒论》一书,如果把里面的病名改做支气管炎、肋膜炎、腹膜炎、胸水、腹水、以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日射病、虎列拉病等等,那么,《伤寒论》首先就“无人研读”,接着《伤寒论》中的方剂就“无人能用”,随之而来就必须讲究注射灭菌。最后中医、中药则消灭。因此,他的结论是“用中国病名为统一病名,在所必争”。总之,恽铁樵强调,改进中医,西医固有其足资借鉴的地方,但也须先“发皇古义”,以中医为主体,不可舍本逐末。因为“我国广土众民,生活寒俭,科学化之西医,实不适用。又因药业为全国数行百万人生活所寄,即欲废除,亦形格势禁,故断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只能取西医学理补助中医,可以介助他山,不能援儒入墨。”
, 百拇医药
    恽铁樵在实践中,也确实做到兼采中西各家之长,使之“化合”。如他在介绍所著的《伤寒辑义按》序上说:“全书六经关系以《内经》形能为准,全书生理关系以西国医书为准,各方变化配合以临床经验为准。”他在《保赤新书》中应用中西医理分析儿科诸疾,处方不拘,用药不泥,疗效之佳,为当时社会所称道。

    一九六二年五月六日《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恽铁樵学生章巨写的《章太炎与恽铁樵》的文章,说了一件感人的事:近代著名文学家章太炎,医学造诣精深,著有《猝病新论》一书。但有人请他看病,他总是介绍给恽铁樵诊治,哪怕亲属也是如此。一次他七十六岁的哥哥章椿柏患了一场重病。呃逆达六昼夜不止,以致手肢、面部发肿,舌干,烦躁,病势极险。医生们建议用“丁香柿蒂”成方。恽铁樵诊视后,坚决反对。认为呃逆是由于津液干涸,引起横膈膜痉挛,不同于一般的病机,因而开了一张犀角地黄汤,由犀角、生地、芍药、丹皮组成。章椿柏也精通医理,看了方,发现这是从未有过的治法,吓得不敢服药。只因医生是弟弟章太炎介绍来的,碍于面子,才勉强吃了一剂,不料当夜竟睡得很熟,第二天早晨呃逆减轻,肿也消退了。章太炎得知后,赞叹道:“恽铁樵昔有南田(恽南田是清代名画家)之画、子居(恽子居是清初时阳湖派文学家)之文,今得铁樵之医,可称三绝。”恽铁樵受到一个大文豪也如此比拟,如此称誉,足见其医术是不同凡响的。恽铁樵病逝后,章太炎深致悼惜,并写了一对挽联,说:“千金方不是奇书,更赴沧溟求启秘;五石散竟成末疾,尚怜甲乙未编经”。

    总之,他那种敢于“赴沧溟求启秘”的革新思想是值得称道的。可是,因受社会条件和个人世界观、思想方法的限制,仍然摆脱不了主观臆测、牵强附会的弱点。但无论如何,他的思想、他的理论是值 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所以说,仍不失为一代名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