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临床进展 > 传染科 > 正文
编号:153600
科学家发现“河盲症”致病机理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2日 医学空间
     俗称“河盲症”的盘尾丝虫病是一种热带地区常见病,在发病区有很高的致盲率。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它是由慢性寄生虫感染引起,但科学家最近发现,丝虫并非致病“罪魁”,丝虫体内的另外一种细菌才是真正“祸首”。o+@q&, 百拇医药

    人们已经知道,“河盲症”通过黑蝇叮咬传播。感染此病的患者体内可以发育产生数百万的微丝蚴。这些幼虫随血流可以在人体各处移动并发育为成虫,当其进入眼部器官时则容易导致失明。此前人们一直以为,丝虫是致病原因。然而科学家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真正致病原因并非如此。o+@q&, 百拇医药

    由德国汉堡的伯恩哈德·诺赫特研究所科学家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说,他们首先将丝虫病毒利用抗生素进行处理,使得其体内的病菌基本被消灭,然后注射入实验鼠体内。结果发现,尽管丝虫在实验鼠体内的发育传播并无太大差异,但其致盲性却明显降低。在进一步分析确认后,科学家认为正是丝虫体内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才是该病症最终致盲的直接原因。o+@q&, 百拇医药

    有统计数据表明,在亚非拉地区有数千万“河盲症”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完全失明。根据此前认为的致病机理展开的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失明症状,只能部分维持或改善视力。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找到完全治愈该病的新方法。(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