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医诊断学 > 八纲辨证 > 阴阳辨证 > 阳虚证
编号:156552
阳虚证
http://www.100md.com 《中医诊断学》
     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以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可有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为细数)无力为常见证候,并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的证候。阳虚证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阳虚多由病程日久,或久居寒凉之处,阳热之气逐渐耗伤,或因气虚而进一步发展,或因年高而命门之火不足,或因过服苦寒清凉之品等,以致脏腑机能减退,机体失却阳气的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而寒从内生,于是形成畏冷肢凉等一派病性属虚、属寒的证候,阳气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则见便溏尿清或尿少浮肿、舌淡胖等症。

    阳虚可见于许多脏器组织的病变,临床常见者有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胃阳虚证、肾阳虚证、胞宫(精室)虚寒证,以及虚阳浮越证等,并表现有各自脏器的证候特点。

    阳虚证易与气虚同存,即阳气亏虚证;阳虚则寒,必有寒象并易感寒邪;阳虚可发展演变成阴虚(即阴阳两虚)和亡阳;阳虚可导致气滞、血瘀、水泛,产生痰饮等病理变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