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古代名人
编号:157000
皇甫谧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18日 神农网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6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3年),享年67岁。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皇甫谧出身在富僚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破落,家贫如洗。他因从小父母早亡,被过继给叔父,随叔父徙居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他年至20,仍目不识丁,好吃懒做,不耐艰苦,成天游手好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当地人“或以为疾”。皇甫谧虽不务正业,但却生性孝顺,在外面得到瓜果之类的东西总是拿回家孝敬婶母任氏。任氏规劝皇甫谧:“《孝经》上说,‘仅仅供养三牲,算不上孝顺’,孝莫大于欣亲,你现在年过二十,还目不存教化,心不入正道,怎么能让我感到欣慰呢?”感叹道:“从前孟母三迁以成仁,曾父烹猪以存教。莫不是我教导无方,居不择邻?你怎么鲁钝到这种地步呢!端正品好,研修学问,受益的是你自己呀!”纯氏说到伤心处,不觉两泪交流。皇甫谧被婶母的至诚打动了,暗下决心痛改前非,拜同乡人席坦为师,苦读儒学,钻研学问,勤力不怠。虽因家贫,需亲自耕作,亦常常带书务农,边耕边读。于是博览典籍,通晓百家,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
, 百拇医药
    42岁,正当他战胜了安闲逸乐的诱惑,感到生活有意义的时候,突然患了风痹病,半侧肢体麻木不仁,右足萎缩变小,耳朵也聋了,请了几个医生为他诊治。由于治疗不利,饱受了病痛折磨。这场大病增加了皇甫谧对学医重要性的认识:“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甲乙经》序)。于是潜心学医,勤求古训,习览经方。他读了《内经》、《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医书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有些穴位刺不到就叫儿子进针。就这样,靠针刺、拔火罐、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从此,他更努力钻研,决心效法古人整理针灸典籍,要把有用的医术继承下来。他叫儿子、学生一起工作。东汉以后,由于战争频繁,许多竹简都已散失,抄本也残缺不全,皇甫谧把各书中点滴的针灸资料都集中起来,逐条加以核对分折,并结合自己经验决定舍取。

    当时,晋武帝闻其名而诏他当皇太子的老师。他为了完成大业,辞掉了高官厚禄,并在婉言辞呈上向皇帝提出借书的要求。皇上为了表示自己是“礼贤下士”,居然送给他一批书。皇甫谧十分高兴,抓紧时间攻读,又补充了术少针灸资料。
, 百拇医药
    有时天气不好,风痹病复发,不能执笔,他就躺在床上口述,让学生或儿子记录。经过几年辛劳,终于在公元259年前后(42岁?)时,写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这部划时代的针灸名著使针灸医学走向了专科化。皇甫谧的名字也因这部专著名垂史册。

    皇甫谧博学多才,他不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一生著述很多,除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以外,还给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史著作,其中主要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烈女传》和《玄晏春秋》等。皇甫谧曾为洛阳纸贵的《三都赋》作序。他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在当时就已经广为流传。他的许多著作在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67岁的皇甫谧悄然逝于他的家乡。其子灵童、方回以及他的学生,依照他生前的意愿,把他薄葬在灵台县张敖家堡。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文学、史学、尤其是在医学上的杰出贡献,在他的家乡建造了一座贤人祠,以示怀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