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国内信息
编号:159110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49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1年7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1996年12月至2001年2月,我院共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4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7例,年龄37~79岁(平均60±11.6岁), 70岁以上者9例,占15.5%。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34例,Ⅲ、Ⅳ级15例。其中5例伴有室壁瘤,室间隔穿孔2例,联合瓣膜病1例。冠造显示左主干病变31例,其中6例因急性心梗或左心衰竭手术,1例突发室颤,复苏成功后手术。不稳定型心绞痛行急诊手术者12例。巨大右冠状动脉瘤合并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冠状动脉造影致室颤和急性心梗各1例。PTCA术失败后急诊搭桥3例。

    手术方法:6例患者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余43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合并室壁瘤切除5例,室间隔修补2例,单纯二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例。心肌保护采用冷氧合血经主动脉根部正向灌注,术中温度维持在28~30℃。合并室壁瘤者,先切除室壁瘤,再行CABG。合并瓣膜病变者,先行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再依次行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近端吻合,近端吻合均在心脏跳动后、升主动脉侧壁钳夹下进行。38例应用乳内动脉,13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取乳内动脉。所有患者搭桥1~6支(平均3.58±1.59支)。
, 百拇医药
    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低心排7例,其中6例术中停机困难,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48~200小时,结合应用多巴胺等药物辅助治疗,痊愈出院。1例因低心排二次开胸,再行主动脉至右冠状动脉搭桥,痊愈出院。7例术后低氧血症,治疗后好转。9例术后房颤,应用毛花甙C(西地兰)或胺碘酮转为窦性心律。1例因术后3周消化道出血、心包积液再次入院,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无1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并发症。

    讨论:1.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病例及手术时机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患者依病变情况可分为三类,即:左主干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左主干病变因有较高的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如心肌梗死、室颤等,故一经发现,应急诊手术。本组31例左主干病变,待手术期间6例心梗,1例室颤,既往本院尚有待手术期间猝死者。故左主干病变有极强的急诊手术指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如急性广泛心肌梗死或伴有室间隔穿孔者,可先置入主动脉内气囊泵(IABP),待患者情况好转后再手术。本组病例中,5例广泛心梗伴左心衰,4例置入IABP,其中2例伴室间隔穿孔,因心衰无法控制或进一步加重而急诊手术,效果满意。
, 百拇医药
    冠脉介入诊疗技术不当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如心包填塞、冠脉夹层等日益多见。本组共5例,3例为PTCA术后并发症,包括左主干夹层2例,前降支穿破致心包填塞1例;冠造后室颤1例,冠造后右冠状动脉夹层、下壁缺血1例,急诊手术后患者均转危为安。

    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表明心肌有急性氧供、氧需不平衡,部分病例可能是心梗的早期阶段,应积极治疗。在持续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佳时,急诊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本组12例均获满意结果。

    左室功能低下及心源性休克是影响CABG术效果的主要因素。广泛大面积心梗是心源性休克和左室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只有在心梗前手术,才能挽救心肌,提高CABG术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对左主干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尽早手术,这是本组手术效果好的主要原因。

    2.提高外科技术。外科操作技术的提高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因素。外科技术改进包括:(1)尽可能完全血运重建,凡内径>1.0 mm,狭窄≥50%者均应进行血运重建。(2)提高外科吻合技术,操作精确、细致,不但要保证吻合通畅,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流量,无吻合口狭窄。(3)关于搭桥材料,乳内动脉因十年通畅率高,应为首选;急诊手术时,往往患者病情重,为尽快再血管化,缩短时间,可选择大隐静脉。对于血流量不满意的乳内动脉,应坚决舍弃,本组13例未取乳内动脉。

    3.加强围术期管理。围术期处理的中心是心肌保护,术前心肌保护主要在于保护心肌储备,包括减少活动,控制血压和心率,防治心律失常,正确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重危患者应准备IABP。术中确实控制好心肌缺血时间,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维护心功能。停机困难或术后低心排患者,尽早行IABP。, http://www.100md.com(吴清玉邵孟平胡盛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