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外科 > 心血管外科
编号:159442
冠脉搭桥术后心肌功能怎样恢复“顿抑”心肌恢复较好,“冬眠”心肌恢复较差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本报讯 德国的Haas等认为,严重缺血性左室功能不良病人,“顿抑”心肌比“冬眠”心肌多,且搭桥术后功能恢复相对较好。“冬眠”心肌具有更严重的组织损伤,恢复时间更长。早期手术,改善心肌细胞的灌注和供氧,可以阻止心肌损伤进程。

    缺血可以损伤心肌,严重降低其收缩功能。与梗死和瘢痕组织不同,功能不良但存活的心肌有可能恢复收缩功能。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分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如氟(18F)去氧葡萄糖(FDG)摄取正常或增加而氨(13NH3)摄取减少(血流-代谢不相配),表示存在可恢复的收缩功能不良心肌即“冬眠心肌”。而FDG和NH3的摄取都基本正常的受损心肌(正常灌注和正常代谢)被称为“顿抑心肌”。瘢痕及梗死心肌摄取FDG 和NH3都很低。Haas等对冠心病搭桥患者心脏两类受损心肌细胞的分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电镜检查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纳入29例(男性27例,女性2例)严重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提示三支主干或其主要分支有75%以上的狭窄,左室功能严重受损,射血分数(EF)18%~35%。病人入院接受搭桥手术。术前常规进行PET心肌活性分析。术前1天,术后11天,14周以及12个月后分别接受二维心脏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脏功能,定量观察局部室壁运动和增厚情况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术中对PET确定的功能不良区(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进行活检,通过电镜分析形态学改变。(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1,20 ∶290)

    结果显示,29例患者都成功地接受了2~5支搭桥手术(采用静脉或内乳动脉),术后恢复顺利,围手术期无心梗发生,术后一年没有心绞痛发作。

    术前超声心动图选取运动异常的左室壁位点240处,其中57处(23.8%)显示为“冬眠心肌”,平均室壁运动评分为0.46±0.8(中位数为0)。167处(69.6%)提示是“顿抑心肌”,平均室壁运动评分为1.01±0.70(中位数为1,P< 0.01),说明“顿抑心肌”运动严重低下,而“冬眠心肌”基本不运动。仅有16处(6.7%)为瘢痕组织,平均室壁运动评分为0.19±0.80(中位数为0)。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绝大多数位点的运动功能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恢复(极少数出现运动减弱)。术后11天,“顿抑”心肌位点中108处运动功能改善,50处没变化,12%室壁运动恢复正常。“冬眠”心肌位点中43处运动功能改善,13处没变化,室壁运动恢复正常者相对较少(P< 0.05)。术后14周,79.5%的“顿抑心肌”位点和66.7%的“冬眠心肌”位点运动功能得到改善(P< 0.01),室壁运动恢复正常者分别为22.4%和4.8%,(P < 0.01)。手术12个月以后这种差异依然存在,说明“顿抑细胞”的运动功能比“冬眠细胞”恢复得好。

    电镜显示,室壁运动不完全恢复的原因与较严重的形态学改变有关,包括:肌节消失、糖原堆积、肌质网丢失和细胞分离等。

    研究者认为,大多数病人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从“顿抑心肌”到“冬眠心肌”,再到细胞死亡和纤维化,是一个连续退变过程。心肌损伤程度决定了搭桥术后恢复的程度和时间进程。

    王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