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内科 > 消化
编号:159583
消化内镜的现状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消化内镜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诊断工具发展成为微创治疗的手段之一。在第二届中国消化疾病周上,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就消化内镜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总结和发言,本文综述如下:

    内镜技术的发展

    内镜技术的变革应归功于一些新技术的发现,从光导纤维的应用到CCD的出现是内镜的一次重大革命,当前,电视内镜已经成为主流,在我国大部分三级和部分二级医院得到普及。软硬可变式结肠镜和对结肠镜操作过程的监视降低了检查过程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内镜的操作性能。放大内镜可以观察到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提高浅表病变的诊断能力,有望用于早期癌的诊断。胶囊内镜可能被用于小肠病变的诊断,但由于其不能注气,控制移动方向方面也还存在技术问题,还不能用于胃和结肠。虚拟内镜已被用于胃和结肠病变的诊断,但是它只能显示病变形态而不能像内镜那样提供良好的颜色信息,还无法替代内镜。总之,电视内镜在21世纪仍将发挥主要作用。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探头,超声内镜可以清楚地显示胃肠腔壁各层和周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增加了内镜应用的适应证。
, 百拇医药
    内镜配件的发明和应用,使内镜治疗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供内镜下缝合黏膜的钳夹设备,可用于穿孔的修补,日新月异的内镜配件扩大了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内镜的诊断应用

    诊断是内镜的基础,内镜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早期癌的发现。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早期癌的金标准,通过染色可以提高内镜早期癌的检出率。在日本,通过对高危人群的普查,食管早期癌占80%,胃早期癌的比例为79%,而目前我国门诊病人食管早期癌的检出率约为5%,大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比例也超不过20%。因此,有必要通过高危人群和色素内镜的应用来提高食管早期癌、胃癌的检出率。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有赖于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也需进行高危人群的普查。

    超声内镜已用于消化道及胰胆肿瘤的术前分期、黏膜下肿瘤性质的判别、巨大胃黏膜的鉴别诊断、胃淋巴瘤的分期、胰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纵隔和腹膜后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 http://www.100md.com
    内镜下治疗技术

    内镜治疗已经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溃疡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中有止血夹钳夹术、注射治疗和热凝固治疗等。

    食管的上皮内癌和侵及黏膜的固有膜中层以内的食管癌和胃癌的Ⅰ、Ⅱa和Ⅱc型的淋巴结转移极为少见,使用高频超声探头能准确的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如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既可切除病变,又可通过回收标本来判断切除的完整与否,因此应首选内镜下治疗。

    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得到肯定,套扎治疗术明显优于硬化治疗,正在成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首选方法,而组织粘合剂更适用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自行伸展金属支架的使用使得操作更安全,可用于解除食管、结肠、十二指肠和胰胆等恶性肿瘤所引起的梗阻。

    在胰胆疾病治疗中,内镜治疗更发挥其微创特点而替代部分外科手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有:胆总管结石乳头切开取石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石性胰腺炎的急诊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用于胆管或胰头肿瘤所造成的胆管梗阻;慢性胰腺炎的胰管括约肌切开术、探条或气囊扩张、胰管支架置入术和假性囊肿的引流术等治疗可用于缓解疼痛症状。

    介入内镜超声,包括内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术、内镜超声指导下的黏膜切除术、内镜超声引导下注射术、胰腺囊肿穿刺术等技术虽然已用于临床,但是目前还只是小范围,我国也仅有个别医院开展。相信介入超声内镜在21世纪将开辟内镜治疗的新领域。, 百拇医药(杨爱民陆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