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内科 > 心脑血管 > 心血管内科
编号:159634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伤与非杓型血压有关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7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本报讯 意大利Cuspidi等报告,在新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呈非杓型(和白天平均值相比,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10%)血压的患者,靶器官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和白天平均值相比,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10%)血压患者。

    与血压增高有关的靶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与多个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昼夜血压变化和24小时总体血压的变化性。Cuspidi等选择141例新诊断(2年内)又未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1期和2期)患者进行研究,以评价夜间血压下降减少(由ABPM诊断)是否可导致较严重的靶器官损伤。

    正常心脏

    高血压引起心脏扩大

    该研究共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3周内进行2次ABPM监测;第2阶段(第1阶段结束后2周内)。两次检查均为杓型或非杓型血压的118例患者进行下列检查:(1)常规生化检查;(2)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3)非散瞳眼底检查;(4)超声心动图检查;(5)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分别测量1次诊室血压。(Hypertension 2001,19 ∶1539)

    结果显示,118例患者中杓型血压患者92例,非杓型血压患者26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心率、吸烟习惯、诊室血压测定值、24小时和48小时血压无显著差异。

    非杓型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I)~中层(M)增厚(≥ 0.8 mm)发生率显著高于杓型血压患者,2组病人眼底改变发生率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夜间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显著大于白天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虽然差异不大但有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表明,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尽管非杓型和杓型血压病人临床血压测定、24及48小时血压水平相似,但夜间血压下降减少可能在某些靶器官损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左室肥厚和颈动脉I、M增厚。与LVH和I、M增厚不同,杓型和非杓型患者眼底小动脉狭窄或动静脉交叉部静脉受压迫发生率都很高,如果将它们作为靶器官损伤的证据,这些眼底改变有可能将几乎所有病人定为高危高血压患者。

    华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