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内科
编号:159717
黄疸、发热、肝大、巨脾胆道感染?肝病?血液病?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52岁,福建籍干部,因“皮肤黄染,间断发热5个月”于2001年8月7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出现皮肤黄染,间断阵发性中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热,体温38℃~39℃,用解热镇痛药后可降至正常,大便颜色变浅。抗感染治疗后发热、腹痛缓解,但大便仍呈陶土色。查血常规示三系低下(2001年5月17日),总胆红素(Tbil) 14.2 mg/dl, 直接胆红素(Dbil) 7.7 mg/dl,ALT 29 U/L, γ-转肽酶(γ-GT)82 U/L, 碱性磷酸酶(ALP) 159 U/L;乙肝5项中3项抗体阳性。腹部B超示:肝大,回声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脾大,门脉增宽。给予地塞米松5 mg 1次/日(2001年6月2日),大便转黄,但仍有反复发热。予头孢三嗪(罗氏芬)等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ALT 63 U/L,Tbil 6.1 mg/dl,Dbil 3.3 mg/dl。遂地塞米松减量,黄疸继续减轻。患者近1年来反复出现口腔痛性溃疡。

    既往史 脾大14年(脾大情况不详),居住于血吸虫疫区,无疫水接触史。
, http://www.100md.com
    入院查体 T 36.7℃,P 88次/分,R 22次/分,BP 115/80 mmHg, 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身弥漫性陈旧性斑丘疹,未见抓痕。心肺(-)。肝肋下4.5 cm,缘钝,质硬,脾平脐,质硬,肝脾叩痛(-),Murphy氏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 肝脾大 黄疸原因待查

    入院后给予保肝、退黄及抗感染治疗,泼尼松12.5 mg 1次/日口服,逐渐减量至9月2日停用。ALT 52 U/L, Tbil 2.4 mg/dl,Dbil 1.3 mg/dl,γ-GT 289 U/L, ALP 249 U/L,。仍反复高热,十二指肠引流液发现酵母菌后改用氟康唑0.2 g每日1次,体温恢复正常。查白细胞1.26×109/L, 血小板48×109/L,血色素 80 g/L。凝血酶原活性正常,白蛋白28~35 g/L,白球蛋白比0.8~1.15,г球蛋白25.7%,IV型胶原170 ng/ml。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平滑肌抗体1:160(+),其他自身抗体均阴性。胸部CT未见异常。腹部CT增强扫描见脾脏明显增大(图1),门、脾静脉明显增粗,胆囊内小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胆管无明显异常。骨髓活检未见异常,骨髓涂片见毛细胞7%,耐酒石酸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12%。扫描电镜可见毛细胞(图2)成堆,透射电镜未见核糖体板层样结构及电子致密物。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CD38、CD3、CD7阳性,CD25、CD11c阴性。外周血未见毛细胞。肝穿:肝细胞胞浆内组织明显淤胆,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于10月26日转外科行脾切除加肝活检术。病理报告:脾、副脾及部分肝脏组织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43(++),CD3(++),NK(+),CD20(-),CD79α(-),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T细胞型。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11月转至血液内科行CHOP和VDCP化疗,骨髓中淋巴瘤细胞从术前的13%降至4.5%。2002年1月23日出院。
, 百拇医药
    讨 论

    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发热、与黄疸轻重无明确关系,抗感染治疗有效,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曾培养出霉菌,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胆石症和胆道感染诊断明确。但是患者肝脾大、血三系降低,入院后黄疸为胆红素双相升高,用胆道感染不能解释整个病程。患者无饮酒史,虽有反复的痛性口腔溃疡、皮疹,抗平滑肌抗体(+),但其余免疫指标阴性,г球蛋白无明显升高, MRCP未见串珠样或树枝样改变,不支持硬化性胆管炎诊断,肝穿病理也缺乏其它自身免疫性肝病特征表现。患者曾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凝血酶原活性正常,无食道静脉曲张,肝组织病理无肝硬化表现,临床考虑不存在肝硬化,或为早期肝硬化。上述疾病均不能解释患者脾大14年,此次入院发现肝大、巨脾,质地很硬,结合血三系减低,骨髓中发现毛细胞,应考虑血液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所致的肝脾浸润的可能性。

    以巨脾、三系低、毛细胞为特征的血液病主要见于毛细胞白血病和脾边缘带淋巴瘤,但毛细胞实际是淋巴细胞受外界环境或抗原的刺激后,产生出特异免疫表型来适应外界环境,尤其在毛细胞比例低时,不能排除其它疾病。患者骨髓的毛细胞数量少,形态不典型,考虑诊断可能是:1、毛细胞性白血病:脾大多年,以巨脾为主要表现,血三系减低,骨髓光镜和电镜可见毛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不被酒石酸抑制。但是患者的骨髓涂片中毛细胞比例少,外周血及骨髓活检未见毛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低;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以T细胞为主,而非B细胞,毛细胞特异的CD25、CD11c阴性;透射电镜所见不支持毛细胞性白血病。2、淋巴瘤:可引起肝脾大,病程可以很长。但患者一般情况尚好,表浅及深部淋巴结不大,未经针对性化疗病情有缓解,且伴外周血毛细胞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为CD38、CD3、CD7阳性,提示T细胞来源,属于T细胞来源的有肝脾γδ淋巴瘤,多见于年轻人,有发热、肝脾大、WBC升高、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该患者表现亦不典型。虽然手术病理为NHL,但不符合典型NHL表现。最后根据肝脾组织中淋巴细胞的免疫组化分型诊断为:NHL,T细胞型。患者发热、黄疸不好用NHL解释,可能合并胆石症、胆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但是无论是淋巴瘤还是毛细胞白血病,脾大14年的病程似乎过长。

    点 评

    脾大患者,即便有肝病的色彩,不一定全都是由肝病所致,应细致地询问病史、查体,结合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高度怀疑血液系统肿瘤且鉴别困难时可以考虑脾切除,同时肝活检,既可明确诊断,同时也可以减少瘤负荷,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

    姚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