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60822
膦甲酸钠治疗活动性肝硬变10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29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16期
     乙型肝炎后肝硬变临床常易复发,并发症多、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为提高对活动性肝硬变的抗病毒疗效,我们于2000年9月以来,应用膦甲酸钠(可耐)治疗活动性肝硬变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纳入观察治疗的10例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肝硬变诊断标准。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68岁,平均46.1岁。全部患者均为HBeAg阳性或抗HBe 阳性及HBV DNA 定量均高于正常者,肝炎病程2~20年。并发腹水3例[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2例、胆囊炎1例],糖尿病1例。

    治疗方法

    采用的基础、支持护肝及抗感染综合治疗方法均相同。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由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提供,2.4 g/10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28天为1个疗程(有4例用至30天)。
, 百拇医药
    观察项目

    包括治疗期间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能,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肾功能,血清病毒学标志(乙肝三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

    结 果

    1. 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均改善,黄疸消退较快。1例胆囊炎和2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经连续应用头孢曲松钠及其他抗生素10~21d,感染得已控制,病程缩短。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分别为(73.27±33.46)μmol、(22.50±7.81) μmol(其中2例治疗前总胆红素分别为128μmol 和178μmol均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分别为(258±96.4)U/L、(38.2±13.3)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184.5±67.98)U/L、(32.1±10.23)U/L;白蛋白分别为(31.65±11.39)g/L及(40.71±13.29)g/L;治疗前后相比改善非常显著。
, http://www.100md.com
    2.10例肝硬变患者治疗前 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 HBc-IgM阳性分别有10例、6例、4例、10例、5例;治疗后则为10例、2例、6例、9例、2例。HBV DNA检测10例,治疗前、后分别为(4.15±2.52)×108copies/ml (1.98 ±3.82)×106 copies/ml。其中3例治疗前HBV DNA > 5 ×108 copies/ml,治疗后 < 4 ×104 copies/ml,HBeAg阴转,肝功能其他指标显著好转。

    3.不良反应 本组10例中有2例用药第1周诉乏力、恶心,未行特殊处理,继续用药,症状自行消失。余者无不良反应。

    讨 论

    膦甲酸钠为新一代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直接作用于核酸聚合酶的焦磷酸结合部位,抑制病毒特异性的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从而减少HBV复制,减少机体的免疫损伤。有报道表明,膦甲酸钠广泛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且对HBV DNA有很好的抑制其复制的效果,但对肝炎肝硬变患者的应用报道较少。由于肝硬变失代偿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减低,加之炎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均较重,部分患者出现黄疸、腹水及感染等并发症,限制了抗病毒一线药物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对于肝硬变患者,由于血清转换期间的肝炎发作,干扰素治疗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失代偿。而膦甲酸钠临床应用于肝硬变患者,无症状加重及黄疸上升等表现,反而通过抑制DNA多聚酶,阻断了其复制环节,减轻免疫病理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本组病例于疗程结束时观察结果显示,HBeAg阴转4例,HBV DNA定量检测值显著下降,有3例从高病毒血症降至低水平判断值( < 4 ×104copies/ml)以下。表明该药不仅能促进黄疸、腹水消退 、肝功能恢复,缩短病程,还可以使致病因素清除,减轻肝硬变活动,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使用安全、疗程短。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积累病例,跟踪观察。, http://www.100md.com(郭西萍钟基大杜亚平李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