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豆蔻
编号:162782
白豆蔻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白豆蔻
白豆蔻
白豆蔻
白豆蔻

     【药 名】:白豆蔻

    【拼 音】:BAIDOUKOU

    【英文名】:Round Cardamom Fruit Java Amomum Frui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

    【功 效】:行气,暖胃,消食,宽中。

    【主 治】: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②《本草图经》:“主胃冷。”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 百拇医药
    【性味归经】:辛,温。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入肺、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①《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② 《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疟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风,而因于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③《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④《本经逢原》:“忌见火。”

    【药物配伍】:配砂仁,开胸顺气、行气止痛;配陈皮,理气健脾;配杏仁、薏苡仁,宣上畅中渗下;配厚朴,和胃理气化湿;配藿香,温中化湿、行气止呕;配丁香,温中祛寒。
, 百拇医药
    【别 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处方名】:白豆蔻、白豆叩、白叩、叩仁、白蔻、蔻仁、豆蔻仁、紫蔻、白扣等

    【商品名】:紫蔻:又名紫叩、紫豆蔻、紫豆叩、十开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果实。其中个大饱满、壳薄无空皮、种皮呈暗棕色或灰棕色者,称为紫蔻。品质最佳。枫蔻:又枫叩、小白蔻、三角蔻、三角叩、印度蔻、印度叩。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果实。其中个小瘦瘪,外皮较厚者,称为枫蔻。品质较差。白豆蔻:又名白蔻、白叩、豆蔻、豆叩、圆豆蔻、圆豆叩、原豆蔻、原豆叩。为本品带壳者。以上均以个大、粒实饱满、果壳完整、香气浓厚者为佳。蔻仁:又名叩仁、蔻球、叩球、白蔻仁、白叩仁、白蔻仁、豆叩仁等。为本品去壳的种子团。蔻米,又名叩米。将种子团打开,单粒种子称“蔻米”。蔻壳:又名叩壳、白蔻壳、白叩壳、白豆蔻壳、豆蔻壳、豆叩壳、白蔻皮、白叩皮、豆蔻皮、豆叩皮、蔻皮、叩皮、白蔻衣。为本品果实的外壳。小豆蔻:为姜科植物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 White et Maton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印度、越南、斯里兰卡等国。该品种品质较次,非白豆蔻正品。
, 百拇医药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花(豆蔻花)、果壳(白豆蔻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药材主产越南、泰国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

    【拉丁名】:药材Fructus Amomi Rotundus原植物Amomum cardamomum L.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白豆蔻,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雕;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之。”②《本草图经》:“白豆蔻,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番舶者佳。”③《纲目》:“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④广西产一种“桂白蔻”,又称“土白蔻”,为Alpinia sp.的果实,《证类本草》所图之广州白豆蔻,可能即为此类。桂白蔻形与白豆蔻相似,但表面土黄色至淡棕色,种子褐色,味辣而苦,有类似草果的不愉快香气。
, 百拇医药
    【生药材鉴定】: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 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黄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 Elettaria cardamo-mum White et Maton 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黄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产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这种豆蔻,市场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质较差。显微鉴定: ⑴白豆蔻 种子横切面:假种皮细胞多列。种子皮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长40~90μm,直径10~40μm,壁稍厚;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充满红棕色或黄棕色物。油细胞1列,长方形,长60~80μm,直径40~100μm,含挥发油滴,位于种脊维管束四周的油细胞径向延长向内突起。色素层细胞4~7列,含红棕色物。内种皮厚壁细胞1列,褐红色或棕红色,排成栅状,内壁极厚,上端胞腔内含硅质块,直径9~14μm。外胚乳细胞充满由微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及胚薄壁细胞含糊粉粒,后者并含脂肪油滴。粉末:淡棕色或红灰色。①种皮表皮细胞长条形,直径18~58μm,壁稍厚。②下皮细胞长方形,与表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内含深浅不一的红棕色或黄棕色物。③油细胞较大,断面观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28~55μm,长42~102μm。④内种皮厚壁细胞成片,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直径7~23μm,壁厚,非木化,胞腔内硅质块直径5~16μ m;断面观细胞1列,排成栅状,内壁极厚,胞腔偏于上端,含硅质块。⑤外胚乳细胞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内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簇晶。⑥假种皮细胞狭长,壁薄,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簇晶。此外,可见内胚乳细胞。⑵ 爪哇白豆蔻 种子横切面:种子表皮细胞较小,长12~40μm,直径8~20μm,油细胞长60~100μm,直径60~80μm。本品以粒大、完整、饱满、果皮薄而色洁白,气味浓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a-及 r- 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白豆蔻种子含挥发油约2.4%、油中主成分为d-龙脑(d-borneol)、d-樟脑(d-camphor)及桉油精。还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苧烯、伞花烃、松油烯、α-松油醇和α-蛇麻烯。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白豆蔻、爪哇白豆蔻适量,粉碎后加水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对-聚伞花烃为对照品,已烷展开后用10%磷钼酸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