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杜衡
编号:163045
杜衡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杜衡

    【拼 音】:DUHENG

    【英文名】:Forbes Wildginger Herb

    【来 源】: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功 效】:疏风散寒,消痰利水,活血定痛。

    【主 治】: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性味归经】:《别录》:“味辛,温,无毒。”入肺、肝、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用药忌宜】: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 百拇医药
    【药物配伍】:1、配金银花,一温一寒,一偏活血消肿,一偏清热解毒,相辅相成,相使为用,消肿止痛功强力盛,常用于蛇伤肿痛甚者。2、配瓜蒂,祛痰饮,除宿食,善治痰热郁于胸中,壅塞肺系所致的喉痹喘息。

    【别 名】:怀、蘅薇香(《大戴礼记》)、杜、土卤(《尔雅》)、楚蘅(《范子计然》)、杜蘅(《广雅》)、土杏(《博物志》)、马蹄香(《唐本草》)、蘹香(洪刍《香谱》)、杜衡葵(《尔雅翼》)、土细辛(《土宿本草》)、钹儿草(《太仓州志》)、杜葵(《纲目》)、南细辛(《医林纂要》)、马辛(《江苏药材志》)、马蹄细辛、泥里花、土里开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处方名】:杜蘅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地。药材产江苏、浙江。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6月间采挖,洗净,晒干。
, 百拇医药
    【拉丁名】:药材Herba Asari Forbesii原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

    【炮制方法】:原药拣去杂质,拍去泥屑,用水洗净,稍润后切断,晒干。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①《山海经》:“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衡,食之已瘿。”②陶弘景:“杜衡,根、叶都似细辛,惟气小异尔。”③《唐本草》:“杜衡,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生山之阴,水泽下湿地。根似细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谬矣。及己独茎,茎端四叶,叶间白花,殊无芳气;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疗疮疥,不可乱杜蘅也。”④《本草衍义》:“杜衡用根,市者往往乱细辛。将杜衡与细辛相对,便见真伪。况细辛惟出华州者良。杜衡其色黄白,拳局而脆,乾则作团。”⑤《纲目》:“按《土宿本草》云,土细辛叶圆如马蹄,紫背者良。江南、荆、湖、川、陕、闽、广俱有之。”“古方吐药,往往用杜衡者,非杜衡也,乃及己也。及己似细辛而有毒,吐人。昔人多以及已当杜衡,杜衡当细辛,故尔错误也。杜衡则无毒,不吐人。功虽不及细辛,而亦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也。”
, http://www.100md.com
    【生药材鉴定】: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厘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脆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显微鉴定: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或弯曲;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7个;油细胞类圆形,直径33~54μm;非腺毛以叶脉处为多,1~5细胞,长54~166μm,表面有疣状突起。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较多;油细胞直径25~40μm;无毛茸。本品以根多、香气浓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醚(Safrole)及少量丁香油酚(Eugenol)。全草含挥发油约4%,根茎及根含挥发油约6%。油中主含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顺式及反式异甲基丁香酚(cis-amd trans-iesmethyleugenol)、龙脑(borneol)、异龙脑(isoborneol)、黄樟醚(safrole)、榄香素(elemicin)和卡枯醇(kakuol)。, 百拇医药